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见字如面”,该多多提笔的不止是孩子

教育 北京日报客户端

“见字如面”,该多多提笔的不止是孩子

近日,北京市教委呼吁更多中小学生提笔写信,感受“见字如面”的力量,不少家长纷纷表达支持。

书信一度是中国人情感所系的重要载体,但如今已近绝迹于中小学生的生活。一方面,随着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书信的社交功能大打折扣,“笔友”更成了一个富有历史感的词汇。另一方面,应试思维主导下,许多孩子为数不多的书信写作也是功利化的,对于书信格式的重视远大于内容。更何况,现在绝大多数成年人也是久不动笔,遑论言传身教。多重因素交织,中小学生对写信提不起兴致,恐怕是一种必然。

有科学家认为,“语言影响人的思维”。教育部门呼唤书信的复归,着眼点并不在于这一媒介形式无可取代,而是书信承载的语言魅力、严谨思维对孩子十分重要。随着网络成为日常生活的核心,语气词、表情包、梗文化等“网言网语”几乎已成年轻人的主流表达方式。虽然有些网络用语幽默活泼、简洁直白,但也在无形之中让语言越来越匮乏,思维越来越单向。且看当下的网络舆论场,微博前言不搭后语,评论区尽是情绪宣泄,各种值得细细探讨的问题被“贴标签”……准确运用语言文法表达所思所想,是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而这种能力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日积月累。摊开信纸、执笔而书、遣词造句所带来的仪式感,恰恰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思维惰性,将心里话规范地表达出来。从这个角度看,让中小学生多写几封书信的呼吁,可谓用心良苦。

实际上,该重提纸笔的,又何止孩子?语言发展不是无源之水,字词创新不会凭空而生,汉语穿越五千年历久弥新的密码,藏于一部部古书名著,也隐在一代代中国人的手札信函之中。司马迁化不屈为《报任少卿书》,“泰山”与“鸿毛”之喻化作精神之髓;诸葛亮寓期望于《诫子书》,“静”与“躁”之比指明修身方向;曾巩融志向成《寄欧阳舍人书》,“铭”与“史”之异述说“立言”意义……长期以来,书信不断地丰富着汉语语料库,让我们在今天回望过去时充满自豪。当下,日益简略、潦草、粗俗的网络语言喧宾夺主,如果我们随波逐流,留给未来子孙的将是什么?诚然,当代人已无法隔绝网络,但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在空闲时拿起纸笔,写写信、记日记、写长文,用更复杂、更优美、更深刻的文字对抗浅薄与惰性。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评论员 鲍南

编辑:崔文佳

流程编辑 刘伟利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见字如面”,该多多提笔的不止是孩子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