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一汽、上汽的模式,来定义江淮大众项目,不仅相当主观,而且也充满着恶意。
切勿忽视整个合肥以及江汽集团的学习能力,引入大众,不仅仅是在改善运营环境,也是强化自身实力的一种手段。
2020年的乘用车市场完全不同于30年前的市场。
相比于当年萧条一片的乘用车市场,如今的乘用车市场早已是如火如荼的竞争局面,虽然都是引入大众,但相比于一汽、上汽引入大众为了开拓市场的目的完全不同,江汽集团引入大众的目的,似乎更为深远一些。
在新能源市场还未完全开拓,而江汽集团在市场中已经有一定份额的情况下,引入大众的目的就不是拓展市场那么简单。
12月2日,江淮大众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本是已经敲定的事情,但却再一次上了热搜,显然公众的视线放在了更名之后的名字上,全新公司命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只见大众,不见江淮。
甚至,有外界传言称,是否江汽集团会成为下一个华晨集团,成为外资品牌的代工厂。对于这种猜忌,事实上更多一种主观臆测。
时代不同,不能以昨天的华晨来类比今天的江汽,企业的架构组织以及投资环境完全不同,华晨十几年的发展、投资模式显然人尽皆知者,但对于投资这件事儿,合肥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被网友调侃为“最牛风投”的合肥市,显然不可能将目前仍然活力四射的江汽集团,变成一个“富士康式”的代工厂。
不少人对江汽集团的认知,过于片面,虽然乘用车市场最近几年发展并不乐观,但必须要了解到的是在重卡以及轻卡领域,江汽集团仍然是跺脚震三震的狠角色。
对于这家合资企业来说,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江汽集团能够在合资项目中,汲取什么样全新的能量以及技术。
大众落地,只能推动江汽集团更好向前奔跑,无法吞噬江汽集团壮大自身的野心,这也就意味着江汽集团永远不可能会是下一个华晨集团。
双方合资的项目,更多的推动力大众身上,无论是投资比例还是技术的灌入比例,大众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对这一项目,江汽集团视为一种自我成长的契机,能够通过大众项目的落地,为江汽集团带去更好的生产理念,管理体系以及良好的供应商配套系统。
与大众项目一同落地的,是江汽集团思皓品牌的落地,一前一后两大项目落地,意味着在乘用车领域,江汽集团做好全面升级,合资项目不放弃,自主项目全面颠覆过往。
那么,名字上是否带有“江淮”已经不重要了。
江淮勇敢的捅破了合资方式早已沦为代工厂的客观事实,事实上带上自主企业名字已经是最后一块遮羞布,所谓的一汽奥迪、北京奔驰、华晨宝马等等品牌,我们的自主企业在合资项目中国的话语权已经相当弱。
更何况,江淮与大众项目,大众立项资本就已经占到了75%,对于这层遮羞布,江汽集团事实上并不关注。
这也从侧面看出来,江汽并不屑于这种文字游戏,能否真正意义上汲取大众集团的能量以及价值,才是此次合作项目的关键。
过去两年,江汽已经构建学习体系,思皓品牌的落地,就是企业内部转型的一种体现,江汽通过全新品牌形象,全新生产技术,全新架构体系以及全新品牌概念来服务消费者。
这其中,就有大众项目的一定推动,是江汽集团多方学习之后的最佳落地体现。
对于整个江汽来说,项目板块事实上众多,自主板块中有轻重卡,新能源,MPV以及普通乘用车,这些项目运营尚且不错,并且架构、体系都相对完成,而江淮大众项目只是一种拓展的渠道。
且,在南北大众早已瓜分天下的今天,江淮大众项目选择的路线不是传统燃油车市场,而是未来的新能源市场,市场份额有多大,是否能够成为“江汽集团中的华晨宝马”,一切都是暂定。
但可以了解到的是,江汽集团的转化、学习能力,绝非当年的华晨能比。
过往观点:
汽车扒一扒为2017年中国汽车创作者大会最具人气图文作者;曾被一点资讯评为“妙笔生花,点石成金”创作者;2019年被UC汽车评为年度汽车影响力自媒体。
洞见真知,锐眼看车市,我们是认真的。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江淮大众:只有大众,不见江淮?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