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為何4月1日起對全球開放?“中國天眼”總工程師姜鵬這樣迴應 人民網北京1月7日電(方經綸)日前,我國對外宣佈,自今年的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向中國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並將於今年8月1日開始,對通過申請的外國... 4年多 (2021-01-07)
科學 “天眼”將對全球科學界開放 多方聚焦守護“電波淨土” 記者5日獲悉,“無線電幹擾智能監測系統”研究課題項目也將助力打造電磁波寧靜保護區。早在2013年,貴州官方發佈《貴州省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電磁波寧靜... 4年多 (2021-01-05)
科學 魚塘裡橫掃一切的黑魚,連食人魚都不怕,它們的天敵是什麼魚? 黑魚被稱為“淡水魚之王”,是一種食肉性魚類。黑魚最大的天敵其實是它們自己。黑魚減少的原因就在其中,因為我們人類對黑魚的過度捕撈和黑魚之間的互相殘殺 4年多 (2020-12-29)
科學 破解南美史前巖畫中的文化密碼 在哥倫比亞亞馬孫雨林深處的一處名為塞拉尼亞·拉林多薩的地方,發現了距今1.25萬年前的史前巖畫。歐洲的古老巖畫多為洞穴巖畫,為了保護史前的藝術品,很多巖洞... 4年多 (2021-01-06)
科學 一天變短了? 英媒稱,地球的自轉速度比以往更快,所以現在一天的時長比規定的24小時稍稍短了一些。現在,全世界的計時人員都在討論是否需要刪除一秒鐘來說明這一變化,以使時鐘... 4年多 (2021-01-07)
科學 2021年有望成史上最快一年,平均一天比以往快0.5毫秒 報道稱,如果地球自轉速度繼續加快,為了與地球自轉的時間保持同步,世界各地的時鐘可能都需要重新調整,或將首次出現全球時鐘中刪除一秒的場景 4年多 (2021-01-07)
科學 人類為什麼不冬眠? 人類如果要冬眠,當身體的新陳代謝降低後,雖然產生的廢物相對減少了,但不代表完全不產生了,正常來說,我們會通過大小便排出身體廢物,可冬眠的基本遊戲規則是:冬... 4年多 (2021-01-06)
科學 國際時評|“中國天眼”與世界共“見”未來 作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能看見更遙遠闇弱的天體,其高靈敏度將可能幫助科學家在低頻引力波探測、快速射電暴起源、星際分子等前沿方向取得突... 4年多 (2021-01-07)
科學 投入科學運行!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建成首個探測器陣列 記者6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拉索”的水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WCDA)三號水池注水達到正常工作水位,標誌著該探測器陣列全部建成 4年多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