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道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2月15日報道稱,12月14日,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在上海召開的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上稱,中國足球聯賽的“減費降薪”勢在必行。
陳戌源在會議上稱:“我們俱樂部的投入,是J聯賽俱樂部的3倍多,是K聯賽的10倍多,球員薪酬是J聯賽的5.8倍,是K聯賽的11.7倍,這些數字觸目驚心。金元足球吞噬健康的足球肌體,現在有些人還不覺醒,難道良心已死嗎?”
他表示,減費降薪對於中國足球的健康發展十分必要。對比亞洲其它足球發達國家的薪酬,中國聯賽的薪酬已經高到十分可怕的地步,因此減費降薪也勢在必行。
12月14日,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出席會議。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但陳戌源也坦言:“該限薪新規肯定會讓各俱樂部經歷短期的‘陣痛’,但這種‘陣痛’是為了將來更健康的發展,所以這個代價是應該要付出去的。從客觀上來講,限薪規定會更有利於國內球員的健康成長,更有利於俱樂部潛心紮實地做好青訓工作,我相信將來這個規定的優勢會在他們身上顯現出來。”
陳戌源表示:“其實,早在今年夏天,陳戌源已經和各俱樂部投資人做過鋪墊,減費降薪的計劃受到了一致的支持,“許家印、王健林、張力、張近東、胡葆森、周京輝,等等,投資人都鮮明表明立場。思想上有認識,思想上自覺,才能有好的執行。”
而對於減費降薪執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違規問題,陳戌源也表示會嚴格處罰,不會講任何情面。
事實上,早在大約20年前,中國足協就曾經兩次出臺過“限薪令”,但隨之出現了大量的陰陽合同,限薪沒有起到期待的效果。
新媒認為,此次陳戌源的講話意味著,中國足協動真格了。
限薪新政
新媒指出,中國足球在俱樂部總支出限額方面規定,俱樂部單個財政年度總支出不得超過6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青訓費用和女足費用,但不包括體育場和訓練基地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費用。
一線隊球員薪酬限額方面規定中指出,一線隊球員是指俱樂部報名參加中超聯賽(不含預備隊或U23聯賽)的球員。中超聯賽俱樂部一線隊國內球員單賽季個人薪酬不得超過稅前500萬元人民幣;俱樂部國內U21球員單賽季個人薪酬不得超過稅前30萬元人民幣;俱樂部一線隊國內球員單賽季平均薪酬不得超過每人稅前300萬元人民幣;俱樂部外籍球員單賽季個人薪酬不得超過稅前300萬歐元;俱樂部外籍球員單賽季薪酬總額不得超過稅前1000萬歐元;國家隊球員的薪酬按上述限額執行,不再另行上浮20%。
此外,中超聯賽及足協盃贏球獎獎金限額為300萬元人民幣,平球獎限額為100萬元人民幣,亞冠聯賽贏球獎限額為600萬元人民幣,平球獎限額為200萬元人民幣。
據悉,中超各俱樂部自2021年1月1日起,執行上述規定的要求。如若違規,中國足協也做出了相應處罰規定,包括扣除聯賽積分、降級,球員禁賽等。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新媒:中國足協主席怒斥球員“高薪” 稱減費降薪勢在必行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