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駐會副主任楊小波丨資料圖
前輩領導說過一句話:“歷史的人做歷史的事”,理兒一聽便明,只是搭上“歷史”倆字,覺得事兒也跟著大了。其實,就著個人小事兒去理解也通的:在不同時期,人都應盡好自個兒“本分”。幾十年體驗下來,覺得自己的“本分”得落在仨“好”上。
一是當個好學生。學生,非指小學、中學、大學的學生,而是“先當學生,再當先生”的學生。人來到世間起,便開始學爬行、學走路、學讀書、學做事、學做人……學以養德、增智、致用,終生沒有止境,學習其實就是生命存在的方式。於是恍然大悟:原來《論語》第一句,道出的是人生成功幸福的秘訣:“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是啊,人生最佳狀態不正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嗎?所以,“你仍在學習著?”這就對了!
二是當個好乾部。進了機關就成了幹部,以後又叫“領導幹部”。做到副處長,就是“處領導”,所以,“領導”是機關很普遍的概念,不是啥大詞兒。重要的不在級別而在實際意義。踏入社會,人就始終處於“領導”“被領導”關係之中:永遠被領導著、或許愈來愈多領導著。作為“領導幹部”,無論屬下多少,要領什麼導什麼?真得心裡有個譜,少有少的領法,多有多的導法,否則就有名無實。共同之處都在於:能建起目標願景、能做到以身示範、能團結激勵團隊。
三是當個好老頭。這是退休後的願望。好老頭,首先得老伴認可。補償,是必須的。人家長年累月幹好自己的職業,還為你生養孩子、照顧家庭、助力事業,老伴可謂恩重如山。補償,要付諸行動,比如週末悄悄早起,拖淨全家地板,再泡壺熱茶靜候,偷偷學做個好菜露一手啥的。其次得晚輩認可。要關愛晚輩,多傾聽理解,幫疏導情緒,溝通要平等耐心,別居高臨下、指手畫腳。第三得社區認可。要熱心公益,認真做好自家垃圾分類,參與文明共建、鄰里互助,盡己之所能,幫忙不添煩,做宜家宜居、促進和諧受大家歡迎的人。
人生不同階段,扮演不同角色,要素其位而行。當激情激情,當平和平和,當安靜安靜。找準“本分”,做好自己,便擁有況味豐滿的人生。
(作者系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駐會副主任)
作者:楊小波
編輯:魏芯蕊
審核:周佳佳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盡好自個兒的“本分”,得落在這三個“好”上!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