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張冠生:在“抱不抵抗主義”的問題上,尚無須重寫!

歷史 北京日報客戶端

舊書網上,《從九一八到七七事變》書名之下有多種圖書。比較再三,選了新長城社的1945年版的翻印本。這是日本戰敗、乖乖投降的年份。

封面單色印刷,白紙黑字。最大的字不是書名,也不是出版社名稱,而是“前鋒報社翻版”。封二有該書流傳中某位書主的手體鋼筆字:“前鋒報社在河南南陽……”書寫認真,留下些線索。

張冠生:在“抱不抵抗主義”的問題上,尚無須重寫!

一九四五年出版的《從九一八到七七事變》

經檢索資料,知這家報社是抗戰時期河南南陽一家新聞出版機構,報社出版社兼做,由河南方城人士李靜之(1901-1989)創辦。李先生曾在北京大學讀書,攻中國文學史。畢業後當過教師和公務員,後來在河南省建設廳主任秘書職位上辭去官職,於1942年創辦《前鋒報》,自任社長。

該報名稱取自孫中山的“諮爾多士,為民前鋒”一語。刊頭字從民族英雄岳飛《請停止班師奏草貼》選集,字跡蒼勁,表達了知識分子氣節和“為民前鋒”宗旨。翻印《從九一八到七七事變》一書,也是為揭露國難當頭的“不抵抗主義”。

該書文體簡潔,自始至終以大事記形式記錄事件,保存了珍貴史料。其中最重要的是對“八次不抵抗”的逐次記錄;第一次,1931年9月18日夜,日軍進攻中國,襲取瀋陽,蔣介石表示“日軍此舉不過尋釁性質”,下令“抱不抵抗主義”;

第二次,同年11月8日,天津日本便衣隊及憲兵暴動,次日炮轟華界,南京政府訓令向日方道歉;

第三次,同月22日,日軍進攻錦州,南京政府劃錦州為“中立區”,以中國駐軍退入關內求日不再進軍;

第四次,1932年1月27日,日方向上海市長髮通牒後,南京政府要吳鐵城取消抗日救國團體,封閉《民國日報》;

第五次,1933年1月3日,日軍攻陷山海關,南京政府僅申請國聯設法制止;

第六次,同年3月5日,宋哲元、關麟徵部自動抗日,蔣介石令“言抗日者殺勿赦”;

第七次,1935年1月19日,蔣介石稱日軍進攻察東是地方事件,於21日差人談判解決;

第八次,同年5月29日,駐華北日軍武官找藉口向北平軍分會提出苛刻要求,南京政府電令何應欽談判解決。

這類史料,現在按照記載抄錄,不難。當時要按史實詳細記錄在案,不易。

有消息說,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部分開放了其收藏的蔣介石日記,還說大陸學者去訪問的時間基本用於抄錄這些日記,並表示蔣介石日記公開以後,中國現代史或要重寫。不知這種說法確否,也不知當年的“不抵抗主義”及事實是否也要重寫。

幸好,鳳凰衛視攝製了“蔣介石日記”節目,其中有關於抗戰的內容。由現在披露的史料看,在“抱不抵抗主義”的問題上,尚無須重寫,有當事人張學良的口述為證。最近買得中央研究院印行的幾種史料書,其中作為蔣介石資政的曾琦回憶中,有關“攘外必先安內”的記錄,也能證明當年這本簡陋至極的《從九一八到七七事變》,確實是青史一筆。

(作者為民盟中央委員)

本文原載於2015年3月30日北京日報。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張冠生:在“抱不抵抗主義”的問題上,尚無須重寫!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