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被拆分的村莊:66個村民被隔離41年,婚喪嫁娶只能遠觀

歷史 行走在陌路

1945年5月9日二戰德國簽署投降書,以美國、蘇聯、英國和法國為代表的同盟國將其分成四大佔領區,由於匆忙間來不及重新勘測地圖,便以19世紀的德國州地圖來劃分邊界。4年後,西方盟國(北約)與蘇聯(華約)之間有關德國未來走向的對話談崩了,英美法三國佔領區合併準備修建柏林牆,而蘇聯也不甘示弱的在蘇佔區修建隔離牆並派遣大量士兵嚴防戒備,德國自此被分成東西德兩部分。

被拆分的村莊:66個村民被隔離41年,婚喪嫁娶只能遠觀

被拆分的村莊:66個村民被隔離41年,婚喪嫁娶只能遠觀

在1961年柏林牆還沒建成之前,東西德之間的邊界地帶就已進入戒備期,1949年東西德各自成立臨時政府後,位於巴伐利亞與圖林根州之間的默德拉羅伊特村(下稱默村),最先建立隔離牆並駐守雙方數百名士兵。由於這道隔離牆具有歷史意義,又比柏林牆足足早了12年,默村因此得名“小柏林”,這道隔離牆也被譽為“小柏林牆”。

被拆分的村莊:66個村民被隔離41年,婚喪嫁娶只能遠觀

被拆分的村莊:66個村民被隔離41年,婚喪嫁娶只能遠觀

默村是個非常小的村子,有據可查的總人口最多也沒超過一百,早期是個貴族的家庭墓地,一條不過30公分寬的小溪從村中穿流而過。1810年拿破崙橫掃德意志期間,默村以小溪為界被一分為二,分別歸屬巴伐利亞與羅伊斯兩個公國,德國統一後巴伐利亞成為德國的一個州,羅伊斯也更名為圖林根州,國界變成州界被繼續沿用,村民們也沒太在意,反正不設邊界也不影響生活。

直至東西德產生分歧後,村民們才意識到大事不妙:小溪又重新變成國界,而且雙方還是敵對的。

被拆分的村莊:66個村民被隔離41年,婚喪嫁娶只能遠觀

被拆分的村莊:66個村民被隔離41年,婚喪嫁娶只能遠觀

1958年,蘇軍率先在小溪一面修建防衝撞鐵絲網,駐守士兵禁止任何人穿越,默村從此被拆分成兩個村子,除非持特別通行證才能獲得準許在限定時間內往返。到了1962年後蘇軍簽署的通行證也不管用了,因為美軍在小溪另一面也加設了隔離網,雙方很有默契的都不承認對方簽署的通行證,使得區區數十個村民的默村被一分為二,無論是婚喪嫁娶還是走親訪友,甚至有兩對夫妻因一方外出和回孃家而被迫分開,只能在各自村後的土坡上遠遠觀望。

被拆分的村莊:66個村民被隔離41年,婚喪嫁娶只能遠觀

被拆分的村莊:66個村民被隔離41年,婚喪嫁娶只能遠觀

嚴格來說,美蘇從上個世紀50年代就進入冷戰期,而70年代則是雙方爭奪世界主導權的最緊張階段,古巴危機後蘇聯工業產值與軍備實力大幅上升,各國紛紛站隊北約與華約,原本佔據絕對優勢的西德逐漸出現動搖,不少民眾開始尋求遷居東德。為防止出現移民熱潮,美軍在東西德邊界加裝了電網,1967年蘇軍也在另一端加固了隔離牆,兩道隔離牆之間的最大距離只有10碼(約9.1米),最窄的地方乾脆直接連成一體。

被拆分的村莊:66個村民被隔離41年,婚喪嫁娶只能遠觀

被拆分的村莊:66個村民被隔離41年,婚喪嫁娶只能遠觀

其他隔離區很少出現整個村子從中間被一分為二的狀況,就算有也會被提前告知隔離時間, 唯獨默村村民是一覺睡醒才得知被“肢解”,而且此後也再也沒有開放過。實在無法忍受親友們明明就近在咫尺,見個面說句話卻宛如登天般的艱難,村民們試圖通過破壞隔離牆、挖地道等方式與親友見面。

1987年的一個深夜,蘇區一方被分開的丈夫偷偷挖地道想與妻子匯合,結果美軍誤以為是蘇軍士兵給開槍擊斃了,此舉引發村民極大憤怒,蘇軍不得不調來軍犬嚴防死守,而美軍則直接常駐了一架直升機,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被拆分的村莊:66個村民被隔離41年,婚喪嫁娶只能遠觀

被拆分的村莊:66個村民被隔離41年,婚喪嫁娶只能遠觀

默村被拆分32年後,東西德之間從波羅的海一直延伸到捷克的1300公裡邊界牆,於1990年開始逐步拆除,可拆到默村時卻繞過了,因為美蘇雙方仍然駐守有上百名士兵。根據默村歷史博物館記載的資料顯示,之所以柏林牆倒塌後還在駐軍,是因為多次發生冷兵器械鬥,雙方士兵都想在撤離時刻再“決鬥”一次。

雖然“決鬥”最終沒有發生,但默村卻成為德國最早修建隔離牆的地方,也是德國唯一一個至今仍保留部分隔離牆的邊界村。為什麼叫邊界村,因為合併後的德國仍以早先的州界劃線,默村在行政區劃上依然分屬兩州,以至於66個村民被分成兩撥,各有各的村長、郵政編號、汽車代碼以及電話區號等等。

被拆分的村莊:66個村民被隔離41年,婚喪嫁娶只能遠觀

被拆分的村莊:66個村民被隔離41年,婚喪嫁娶只能遠觀

默村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一直是東西德學者爭議的熱點,一方主張拆牆正式合為一體,以免村民生活不便,而另一方則認為默村有重要的紀念意義,應保留現狀並設立博物館以起到警示戰爭傷害的作用。

1997年,德國議會通過表決正式成立默村戰爭博物館,撥款1500萬歐元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加固翻修,其中包括總長700米的雙線隔離牆,以及美蘇設立的界碑、警示牌等等,最有趣的是還有一棟帶院子的居民樓,院牆在東德,房屋則在西德,拆牆後原主人擴建房屋佔用了院子,如今也被開放成參觀點之一。

被拆分的村莊:66個村民被隔離41年,婚喪嫁娶只能遠觀

被拆分的村莊:66個村民被隔離41年,婚喪嫁娶只能遠觀

默村是德國公益教育景區示範點,理論上包括觀光車和博物館在內都不收費,但需要解說嚮導則要付費10歐元,也可以即時“拼團”,村裡還有不少有趣的現象,比如旺季期間二十人合拼(一輛觀光車)後,人均只要50歐分就能遊覽小半天,村民們不賣任何紀念品,僅有的一家餐廳和一家旅館也都是慈善性質,消費後隨意給錢的那種,所得收益全部捐給因戰爭而急需援助的受害者等等。

被拆分的村莊:66個村民被隔離41年,婚喪嫁娶只能遠觀

被拆分的村莊:66個村民被隔離41年,婚喪嫁娶只能遠觀

由於默村實行的是軍事與生活雙重管理,為避免村民生活受大量涌入的遊客影響,村口設置了象徵性的隔離點,以免遊客擅自穿越居民的牧區與種植園,畢竟現有的66個村民一致贊成免費將村子交給政府開放參觀,主要收入來源只能依靠放牧和農業種植。

被拆分的村莊:66個村民被隔離41年,婚喪嫁娶只能遠觀

被拆分的村莊:66個村民被隔離41年,婚喪嫁娶只能遠觀

想了解默村過去幾十年遭受的拆分歷史,可以去村內博物館看展品和資料,展廳中心區設有地形沙盤,能切身明瞭當年村民們是如何尷尬又艱難的生活在這裡。當天參觀完後向導在車上還問了一個問題:是柏林牆遺址更值得參觀,還是小柏林更有意義?

(紀實類旅遊長文不好寫,希望能得到您的點贊、收藏和轉發,也歡迎您的評論與關注)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被拆分的村莊:66個村民被隔離41年,婚喪嫁娶只能遠觀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