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每經專訪東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楊博光:消費升級和需求側改革,將為“雙循環”打下良好基礎

財經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李娜    每經編輯:吳永久

2020年可謂是驚心與驚喜互動的一年。展望2021年,復甦成長確立,但美國財政刺激方案是否有效、疫苗接種面臨的系列問題,這兩大變數對復甦成長確立的經濟影響,將循序漸進地顯現。2020年資產價格如此劇烈地波動,2021年,伴隨經濟復甦,價格終究會邁向價值迴歸。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必將引領經濟形成內外良性雙循環,對2021年中國乃至全球經濟都應該保持信心。

2020:疫情改變習慣

疫情期間,全球居民的生活習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企業停工,群眾居家隔離,大量員工出現摩擦性甚至是結構性失業。居民收入下滑,除了必需品外,部分消費需求斷崖式下跌,使得航空、外貿、餐飲、零售、租車、健身、影視等眾多行業的企業接連受創。雖然如此,保持社交距離讓群眾生活習慣往線上傾移。例如,居家辦公、學生網課需要線上課堂軟件到筆記本電腦需求升溫,居民更傾向於網購等行為,催化科技和網絡相關的產業機會。增加私人空間嚮往,帶動自行車、高爾夫球杆、汽車等需求。

不僅居民習慣改變,政府也為應對疫情作出各方面的政策調整。從各國政府債務的角度,為應對經濟活動停擺的負面影響,許多國家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普遍偏寬鬆,不惜實施負利率,向市場大量注資,以緩解短期資金的燃眉之急,雖然這也是各國政府唯一可用方式,但從數據來看,2020年美國的政府債務佔其GDP的比例顯著提高,由2019年底的76.67%提升至2020年第三季度的96.27%。美國政府希望通過增加負債來擴大資產負債表規模,來減緩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和拉動GDP反彈,而且眾所周知,更重要是資本市場持續上漲。從貨幣政策的角度來看,各國央行(除中國外)同時運用量化寬鬆來刺激市場。美國、日本和歐元區分別多次實施貨幣量化寬鬆政策,日本維持負利率,美國基準利率下調到0%~0.25%,歐元區存款利率下調至-0.50%,以減少財政利息負擔、企業支出成本。

中國方面,對於被疫情影響的經濟,貨幣政策以“精準灌溉”確保適度。2020年前10個月,政府共發債7.22萬億元,同比增長73.04%。政府槓桿率從2019年底的38.3%漲至2020年三季度的44.7%。政府融資而來的錢則投向新舊基建,換句話來說,政府的融資用來支持生產端。

疫情期間的居家隔離推動需求和消費從傳統的線下轉向線上,例如線上辦公、線上網課、線上消費等。線上應用需求增加,上半年起相關網絡公司股價不斷推高,並形成較擁擠的科技投資區域。此外,道瓊斯指數成分股樣本更新,剔除埃克森美孚、納入賽富時公司,等同於預告大數據時代大熱,舊數據轉換,更添科技投資緊湊步伐。

此外,全球疫情使得海外製造業停工停產,轉單效應頻傳,全球產出重擔落在中國肩上。截至12月初,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漲至1324點,自9月以來陡然上升。

無論是線上應用還是海運需求激增,行業需求的扭曲最終會體現在資產的價格波動加大上,包括我們常見的五大資產也是五大投資工具——股市、債市、貨幣、原料和地產。

2021:市場存兩大變數

面對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關鍵年份,市場將存在兩大變數。第一大變數為美國刺激計劃是否有效。2020年以來,美聯儲通過購買國債不斷向市場提供流動性,截至12月初,美聯儲已持有4.61萬億美元國債。政府發債所獲的資金,大部分流向對個人的轉移支付,即向居民發錢,增加居民收入。但踏入三季度,美國服務業PMI無論是從綜合值、新訂單還是商業活動分類項來看,都在9月達到高峰後回落,與政府對個人的轉移支出走勢吻合。此外,據二季度美國商業銀行財報,利潤與壞賬相近,並且美聯儲大量印鈔後,貨幣乘數未有效放大,凸顯放貸意願不足,資金反而轉向儲蓄、資本市場、房地產。

目前,新一輪新冠救助刺激方案約為9000億美元,其中包括給居民發放600美元的現金、為失業人群提供每週300美元補助金、資助小企業、提供分發和運輸疫苗的資金,以及總額170億美元用於維持航空公司營運的資金等。

第二大變數為疫苗。輝瑞和BioNTech共同研發的疫苗在第三期臨床試驗中有效率達到95%,而且已在12月11日得到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面市。目前,此疫苗已得到英國、美國、日本、智利、巴拿馬、突尼斯、阿曼等國的衛生局批準。雖然已有疫苗趕在年底前面市,未來也將有越來越多的疫苗獲批上市,但是短期內面臨各種運輸、藥效穩定、優先接種人群等問題,一定程度削弱了疫苗對經濟復甦的正面意義。

2021年,價值迴歸或許進入倒果為因的階段。

從利率出發,以中國為中心與外部的利率環境比較,以10年期無風險利率為例,當前中國國債10年期收益率已高達3.3%,但截至12月中旬,德國為負0.63%、法國為負0.37%。2021年,利差或許存在縮小的可能。

從稅收數據看,居民對資本市場的配置需求已經提升。尤其是股市,不管是抵禦疫情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抗通脹還是對股息的追求,都將成為居民主動配置股市的有利因素。從實際表現來看,2020年至今,全球主要資本市場裡,中國A股創業板、科創50、深成指、滬深300、上證50、上證綜合指數表現均優於部分成熟市場。

A股資本市場將呈健康國際化發展趨勢。體現在2021年,資本市場或將產生修復型的價值迴歸現象。結合通脹等宏觀因素,投資應傾向流動性、價值型較好的資產端。以週期行業為例,大多數是重資產,經濟回暖提高產出、出貨效率,變現率或高於輕資產。對比高融資型行業,設備新進初期,訂單容易受制於消費,則利潤受折舊減計擴張影響。2021年上半年,順週期、指數權重、價值迴歸、通脹預期、大宗商品、貨幣環境、外圍財政刺激方案、疫情防控、經濟復甦、GDP同比增長等將成為市場關鍵詞。

對2021年全球經濟偏樂觀,尤以中國為最。全球經濟走出谷底幾乎為必然,以基期角度,2021年全球增長率優於2020年。IMF預計中國經濟將在2020年增長1.9%,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全球經濟有望增長5.2%,同時,中國經濟有望在2021年持續增長,增幅達8.2%。

從戰略部署角度出發,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消費升級和需求側改革,將為“雙循環”打下良好基礎。此外,創新、安全與科技自立自強更是戰略支撐,將推動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每經專訪東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楊博光:消費升級和需求側改革,將為“雙循環”打下良好基礎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