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騰訊等多方共同發佈《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倡議》,提出:提高家長參與網絡素養教育的積極性,推動網絡素養教育進入基礎教育體系,相關行業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承擔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網絡空間和健康網絡內容的社會責任,全社會應合力縮小數字鴻溝,縮小教育資源差距。
據《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20)》顯示,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已達99.2%。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10歲及以下開始接觸互聯網的人數比例達到78%,首次觸網的主要年齡段集中在6-10歲。青少年“數字原住民”的特徵愈發明顯。
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主題發言表示:“如何提升孩子的網絡素養,讓網絡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長?我認為,這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企業等多方共同努力、緊密聯動。”
此次疫情讓人們認識到,許多教師、家長對新技術掌握能力不足,影響了網絡教學效果,在線學習過程中,家庭矛盾也被放大。一方面青少年已成“網絡原住民”,他們對互聯網技術的掌控能力大大超越上一代;另一方面,調查顯示,相當多的學生表示從沒經過網絡教育,在網絡素養、交往規範等方面,存在嚴重缺位。朱永新表示,疫情推動了在線教育發展,但目前的教育還沒有發生結構性的改變,這應引起教育主管部門、教育研究者、教師、家長的高度重視,共同努力去突破瓶頸,打造真正的未來教育。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邊玉芳表示,通過大數據調研,發現親子關係每增加10%,孩子的校園歸屬感可以增加約8%,網絡成癮問題可以降低約7%。
“親子關係能夠有效降低孩子們的網絡成癮程度。”邊玉芳說,網絡是未來學習和生活必要的工具,網絡素養是未來孩子們最重要的素養之一。她希望能夠有更多款遊戲幫助孩子愛上學習並促進他們更好的成長。如能有一款遊戲讓孩子們愛上科技促發孩子創新的激情。希望家庭、學校、企業、媒體能夠一起引導孩子們正確認知和使用網絡。
據介紹,2017年,騰訊為協助家長管理子女遊戲行為,專門做了一個特別的產品——騰訊成長守護平臺。同時還推出了遊戲內可以自動管理用戶的健康系統。這些產品一開始的目標很簡單,希望能協助家長,把“玩遊戲沒節制,花錢沒概念的孩子管起來。
如今,這個平臺上已經聚集了將近2700萬家庭用戶,每天有1049萬個未成年人賬號因超時被強制下線。騰訊互動娛樂事業群副總裁崔曉春表示,“在未成年保護體系逐步完善的過程裡,我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一件事:遊戲約束和對孩子的教育溝通不是兩個孤立的命題,而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2020年,騰訊成長守護平臺發起了一個“非標準化的用戶研究”,通過對15萬00後的用戶調研,發現孩子們最關心的問題始終是學習。他們平均每個人都有3-4個圈子,他們更願意為愛好埋單。調查還表明,89%的受訪00後網友表示自己偶爾或一直處於孤獨中,當遇到的問題時,他們總傾向於自己解決,不太依賴他人。而他們的苦惱也來源於不被家長理解。
為此,騰訊成長守護平臺今年發起了“未來教室”公益項目, 希望用前沿數字內容與技術教學,為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孩子帶去科技興趣課堂,目前除了湖北恩施、四川雅安的未來教室已落地,還有多間教室正在建設中。另外,平臺也攜手鄧亞萍女士發起“家庭溝通計劃”,鼓勵家長與孩子敞開心扉,有效溝通。
“通過我們的未成年保護舉措,紮紮實實地約束未成年人的遊戲行為,同時也在教育和溝通維度,真切去理解年輕一代的愛與痛,幫助他們善用互聯網去探索更大的世界。”崔曉春表示,這不僅是成長守護工作的使命,也是騰訊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超99%,騰訊等倡議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