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著“餃子宴”,李嬌龍和學生們一起聊聊貼心話。
長江日報訊(記者向潔 通訊員陳克茂)21日是二十四節氣的冬至,依照傳統家家戶戶要吃餃子,從上週二起,32歲的英語教師李嬌龍每天都有餃子吃,菜肉蛋皮餡的、水果杏仁餡的,還有山楂辣條餡的……最近算是過足了“餃子癮”。“吃了5場,還有6場,都是學生們的心意。”
李嬌龍是江夏區五裡界中學的一名英語教師。大學英語專業畢業後,她考取了洪湖市鄉鎮的公務員,兢兢業業工作了幾年。因為心中一直懷揣著教師夢,命運的輪盤在2017年將她送回到了教師崗位上。從教三年多來,她始終以滿腔的熱情和快樂對待教育教學。在同事們眼裡,她的“巧板眼”特別多,常常能夠巧妙地將教學主題與德育活動融合在一起,取得一舉多得的效果。
李嬌龍所執教的八年級英語上冊有一個單元是《我們的節日》,在講授中西方節日特點及文化差異的過程中,她認為可以通過一些傳統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們的文化自信。臨近冬至之際,全校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其中有一個環節就是包餃子大賽。這不,3個年級11個班輪流“坐莊”開餃子宴,每個班都拉她去試手藝。
“不光是李老師自己班上的學生,其他班上的學生都很樂意跟她打交道。我們有同事說她是‘中二病’治癒聖手。”採訪中,不少同事對李嬌龍在學生中的影響力很是羨慕。
因為李嬌龍的一句“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隔壁班女生璦璦(化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隨著八年級課業難度的增加,璦璦變得越來越自卑。遇到問題無法紓解,跟家長溝通不僅得不到理解反而會引來責罵,她只能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通過大哭大鬧來發洩。為了引起大家的關注,璦璦喜歡用一些誇張的髮型頭飾和出格的言語來標榜個性。
“單刀直入不如展開迂迴戰術。”利用開展德育工作之便,李嬌龍請璦璦跟自己做“搭檔”,聯袂主持校園朗誦會。璦璦是一個悟性較高的孩子,在李嬌龍的指導下,舉手投足有模有樣,圓滿完成主持任務。師生們的好評極大地激勵了璦璦,在其他方面也開始嚴格要求自己,精神面貌發生明顯變化,學習成績也提升了。近日,璦璦又被學校“點將”,擔綱“一二·九”愛國主義主題紅歌會的主持。
“磨刀不誤砍柴工,扯‘野棉花’拉近師生情。”李嬌龍說,她喜歡在上課前跟學生們聊聊時事和一些生活感悟,以至於扯了很多“野棉花”,像唐僧似的碎碎念。可細細想來,其實老師這個職業還真就如同去西天取經的唐僧一樣,師傅帶著徒弟們,有活潑聰明的孫悟空,有憨態可掬的豬八戒,有踏實勤勞的沙和尚,還有默默無聞但吃苦耐勞的小白龍。懶惰、早戀、網癮、高壓等等都是一路上要面對的妖魔鬼怪。師徒一起打怪升級,最終取得各自的“真經”。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磨刀不誤砍柴工 李老師扯“野棉花”拉近師生情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