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教育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周龍豔 張成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現在在哪裡工作呀?辛不辛苦呀?你什麼時候有時間來我家鄉玩啊?如果你有時間來玩,一定要跟我聯繫。”日前,鹽城工學院伯藜支教團成員楊歡裕收到一份特別的新年禮物——來自千裡之外的一封小學生的手寫回信。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原來,支教團的志願者們前不久給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鄉知了村的孩子們寫了51封信。此前,支教團的大學生在這個小學支教,回校之後,一直牽掛著大山裡的孩子們。在知了小學,90%的學生是侗族。

“創觀,您好!我是劉玉姐姐,轉眼間半年過去了,你還記得我嗎?放寒假了吧?”在村頭,孩子們捧著鹽城來信,迫不及待地讀起來。

跟著支教團的來信,孩子們還收到了支教團寄來的各種小禮物:籃球、足球、羽毛球……這是志願者們在校園裡募捐了1000多元買了這些小禮物。

其實,支教對這些大學生來說,走出象牙塔,走上講臺,給大山裡的孩子傳遞知識和愛,切身體驗社會實踐,是不小的挑戰。

支教團中來自雲南的彝族學生陳雪文回憶曾經支教的場景,第一次站在講臺上“緊張又忐忑”,看到一雙雙閃著光芒的眼睛,“那都是渴望知識的眼神,我們的心就漸漸安定下來了。”

為深入瞭解當地孩子的家庭和受教育情況,支教隊伍每年都開展家訪調查。在前期準備中,隊員們會為支教的目標學校策劃運動會、文藝匯演等趣味活動。為促進孩子們各方面綜合素質發展,課程安排上也進行了個性化設置,課程內容不斷創新,棋藝、跆拳道、美術爆炸實驗室等,讓孩子們積極尋找興趣,開心學習,快樂玩耍。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大山裡的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大多在廣東、福建打工,只有過年回家見一次面。很多家庭經濟困難,沒有能力負擔高中學費,導致不少孩子中途輟學。

“在山的那邊是海!”支教團鼓勵孩子們勤奮學習,走出大山,走向更廣闊的未來。

在支教團成員楊歡裕看來,支教或許傳遞的知識有限,但能給孩子們打開一扇看世界的窗口,讓他們知道,山的那邊有廣闊大海,還有社會的關愛。

“初見時都害羞內斂,熟悉之後就會發現他們和別的孩子沒什麼兩樣。”支教隊員左勳轉說。

左勳轉也是一個山裡長大的苗族姑娘。家鄉地勢偏僻,教育資源匱乏,小時候,她也經常遇到支教大學生來到學校。

“那時就很佩服支教的哥哥姐姐,選擇在貧瘠之地用智慧和汗水澆灌孩子們的夢想。現在,我也成為他們了。”左勳轉說。

不僅僅是左勳轉,支教隊中很多隊員也都是從大山裡走出來,他們深知山區孩子們對知識和學習的渴望。

左勳轉的學生中有一對漂亮苗族姐妹花,相處一段時間後,她們對支教隊員們產生了很深的信賴。“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當一名老師,像哥哥姐姐們一樣的老師。”

據瞭解,2017年,鹽城工學院伯藜支教團第一次開啟鄉村支教道路,項目至今已經延續三年,行程總計超過6000公裡,覆蓋近20個省份。支教團成員有彝族、回族、苗族、侗族等多個少數民族,已幫助貧困地區學生達500人,募捐學習用具金額總計10萬元。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