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邊讀博邊創業,90後美女博士立志傳承路上描繪新色彩

文化 羊城派

文、圖、視頻/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晶 王丹陽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平日愛穿旗袍的吳嘉茵知性溫婉,她有一個跟都市人不一樣的童年——在故鄉的海邊自然成長。1990年,她出生在廣東汕頭的一個海邊小縣城。父親是師從關山月、黎雄才大師的嶺南畫派知名畫家吳盛源。因為對田園、家鄉有感情,吳盛源毅然從香港回到家鄉定居。

邊讀博邊創業,90後美女博士立志傳承路上描繪新色彩

在吳嘉茵童年記憶裡,因為父親在寫字畫畫,週末或寒暑假其他小朋友在玩時,她就在家從隸書、楷書開始練字。順其自然,一路寫字畫畫伴隨著她成長。

高考時,吳嘉茵並沒像其他的畫二代選擇美院,而是去了自己從小喜歡的文學專業。在中文系讀了4年書後,她發現自己依舊喜歡書畫藝術,就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上暨南大學藝術美學(書法理論與創作方向)碩士,同時和妹妹一起創業開辦書畫藝術工作室。

現為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山大學中國美學博士生的吳嘉茵說,創新是嶺南畫派精神的核心。作為新生代,她希望可以傳承父輩不斷尋求突破的幹勁、闖勁,再發揮出新作用,創造新色彩。

【對話創二代】

吳嘉茵:父親對我最大的影響

是他孜孜不倦的精神

邊讀博邊創業,90後美女博士立志傳承路上描繪新色彩

我們是放養式成長

羊城晚報:你高考時選擇文學,沒有像很多畫二代那樣去讀美術學院,當時父親對你有沒有建議?

吳嘉茵:家裡有我,還有弟弟、妹妹。父親其實很希望我們都能夠學美術,但他當時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說就選你最喜歡的。我當時挺喜歡畫畫,但不喜歡素描,所以後來我就選擇了從小一直也很喜歡的文學專業。我們基本上是放養式成長。爸爸一直在畫畫,小時候他讓我們好好學習,但根本不會像現在家長一步步去呵護孩子。爸爸每天畫畫的時間很長,但他會在人生一些關鍵性的事情上給出原則性指導。

我是一個蠻獨立自主的人,這種性格也來自於父親。因為他,家裡從來沒有人跟我說過可以做什麼或不可以做什麼。所以我跟家裡的關係很自由,沒有精神上的束縛或負擔。因此,我跟父親之間從來都沒有什麼實際的矛盾。

父親性格溫和,也很豁達。實際上,我跟父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種感情,平平淡淡。現在,我在微信裡也會跟父親聊一些藝術上的問題,他看到好的畫、字也會圖片發給我看。這樣的時光真的很美好。

一邊讀博一邊創業

羊城晚報:你研究生畢業後就開始做自己的藝術工作室,同時又再去中山大學讀博士。邊讀邊創業,當時是怎麼考慮的?

吳嘉茵:我真正踏入中國書畫藝術這條路,是從2009年讀大學開始到現在已有11年。畢業後,我選擇教學生,發覺自己是書畫愛好者、輸出者、傳播者。我喜歡把自己從浩瀚學海裡面學到的東西,轉移出來給周圍的一些朋友學生,用比較現代的方式跟他們闡述,教學生特別有成就感。

讀博則是我想提升自己的文化含量,總是覺得自己還有不足。尤其當老師時,一直在往外輸出,很希望有些東西能夠輸入給自己。我是比較有好奇心、求知慾的人,不斷地想知道更深,走得更遠。

邊讀博邊創業,90後美女博士立志傳承路上描繪新色彩

羊城晚報:你和父親在藝術上有什麼連接?

吳嘉茵:我會幫爸爸做一些比較實質性的東西,比如出畫冊、策展,是外部事務上的連接。另一種則是精神上的連接。我覺得很慶幸,除了一般父女間的感情外,我們在藝術上有很多話題。

羊城晚報:在你的成長的經歷中,父親對你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吳嘉茵:對我最大的影響是他那種孜孜不倦的精神。父親跟任何人都不一樣,從我懂事開始,他就每天日復一日在畫畫,沒有休息。我們都覺得他像一個苦行僧或者農民,這種日復一日地畫,體力、精力付出都很大,我覺得他後來就影響了我。

尋求突破才是傳承的核心

羊城晚報:你現在也想做藝術的傳達者,你怎樣看待傳承?有沒有跟父親交流過?

吳嘉茵:我沒有跟父親直接聊過傳承。不過我覺得傳承中的傳是承接上一代的。每一代人從上一代人接收到的知識和經驗,自己再內化為這一代人自己的眼光、眼界,再去跟下一代人碰撞,就會有一些新的東西出來。 嶺南畫派精神本來就是融匯中西,富有創造性。我覺得創新是嶺南畫派的核心精神。

父親已經80多歲,但他一直有新想法、新實驗,不斷尋求突破, 我覺得這是傳承精神的核心。我們新生代可以發揚這種幹勁、闖勁,再發揮出一些新作用,創造新色彩。

羊城晚報:你對自己未來事業有什麼規劃嗎?

吳嘉茵:還是希望可以進一步充實自己。現在大家都很忙,也有存在精神斷層情況。中國文化裡面有很多寶藏還沒有發現,我希望自己可以學到更多,再用現代載體來傳播,希望能讓人在精神上多一些美學瞭解和感觸,這種潛移默化的東西反而影響最大。

賺錢是無止境的過程,人會精神空虛的。我的有些學生是企業高管,如果學生在生活中可以找到一個精神寄存點和安放處,當拿起筆來,心會放鬆,日子也有意義。

【對話創一代】

嶺南畫派知名畫家吳盛源談子女傳承:

要苦練基本功 不能做志大才疏的人

邊讀博邊創業,90後美女博士立志傳承路上描繪新色彩

師從關山月、黎雄才大師,嶺南畫派知名畫家吳盛源此次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是他首次面對媒體分享有關子女的傳承話題。女兒吳嘉茵能夠走上書畫之路,讓他倍感欣慰。“我希望子女可以成為一個美術工作者。既然走美術的路一定要紮實地苦練基本功,不能做志大才疏的人。”

女兒不怕吃苦我很欣慰

羊城晚報:在女兒的人生關鍵點上,比如學業或創業,您有何看法,是否與她觀念不同?

吳盛源:我們觀念基本相同,我更希望她可以做個畫家,可以多畫畫,但是她更喜歡書法,更喜歡寫文章,一邊畫畫。她比較勤學,整天埋頭埋腦地看書,也寫了很多文章,特別是她為了學習藝術,很拼搏。她讀大學三年級時,就想著畢業時要在母校華師辦個人畫展。本來她不是美術學院畢業的,辦一個畫展要幾十張畫也不容易,但她很有決心,用了整整兩個寒暑假期,在炎熱的夏季,一個人在畫板前埋頭苦幹,整天整天地畫。

畢業時,她所在年級送給華師文學院的畢業紀念禮物就是以嘉茵的畫為代表。她是個很有決心的人,還出了一本小畫集《遊於藝》,這對一個並非美術專業的人並非易事。包括其他事也一樣,她很有決心付之實踐,不怕吃苦,從頭至尾都很投入。這一點很多人都做不到,我也很感動。她畫畫時孜孜以求,最後也如願開了畫展,我的學生去參觀,發了視頻給我,感到很開心。

要老實做人認真畫畫

羊城晚報:作為嶺南畫派的知名畫家,您如何看待傳承?您認為傳承最重要的是什麼?

吳盛源:不僅是我的子女,還包括親朋的子女一幫人在我這裡學習,以學書法為主。學習最重要的是恆心,沒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投入,是不可能的。對於子女,在他們小的時候,我就希望他們可以傳承(我的事業),成為一個美術工作者。對他們有三方面的要求,一是文學,一是對生活的瞭解觀察,一是基本功訓練。

對於傳承,我希望子女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畫畫。有基本功,有生活、文學的結合,才有好作品。藝術作品沒有文學,就俗了。沒有基本功,就很難畫得像樣,會很空洞。

既然走美術的路,一定要紮實地苦練基本功,不能做志大才疏的人,畫畫是手頭功夫,沒有熟練功夫,有時就是出不了效果,光有美術技巧,欠缺文學的底蘊作品往往就流俗,雅不起來。

人應有平常心 不可急功近利

羊城晚報:您對子女的未來,比如財富、事業的成功等是如何看待和期望的?

吳盛源:人應有平常心,但做事要認認真真地做。對於財富,不要過於強烈追求,淡泊明志。不要因為追求財富,走了邪路。黎雄才老師說,以數量求質量。有些人志高才疏,很久才落筆,就難出好作品。所以畫畫對基本功訓練要求很高,從大山大水,到點景小人,都要畫好。所以畫畫這事,不可急功近利,平常心對待。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沈釗

審籤|鄭宗敏

實習生|龔曉彤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邊讀博邊創業,90後美女博士立志傳承路上描繪新色彩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