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下無論舒適模式還是運動模式,轉向中心區小角度的力度都比普通的5系和 7系要緊,沒有普通寶馬小角度轉向在手力上的鬆弛感,但在超過90度的大方向盤轉角下的力矩建立相對偏弱,即便選擇運動模式,手力的增益還是比較平,有種一開始需要稍用力掰,後面又垮掉缺乏支撐的不連續感,不過這種風格可以給人一種車非常輕非常靈動的錯覺,低速挪車一根手指頭也能很輕鬆打到底,但缺少了了運動車型略微較著勁的運動感。
車速60kph以上手力與轉角的增益變強,轉向整體會變得更緊繃,運動模式下手力的增益與車頭指向的匹配非常棒,不但非常精準利索,還很從容不迫,只需要氣定神閒的左右動動方向盤,搭配上泥石流一般的低轉扭矩,便可以在滿是佔著左道龜速車的中國高速公路上,最有效率的頂著限速穿梭。
舒適模式下轉動方向盤的力度變輕,手力的增益也變得鬆弛,但同時會顯得主動回正力有些偏強,令人疑惑為什麼往外掰著這麼輕鬆的方向盤,一撒手回中的力度那麼的積極,給人一種方向盤明顯靠助力電機轉動回中的不自然感,在從80kph加速到110kph的過程中,舒適模式中心區的轉向力會突然變鬆,可能工程師在調校電子助力轉向手感時手滑把110這個車速的助力曲線給調飛了,導致變線小角度時雖然車頭有指向的變化,但手上的力卻沒有隨著方向盤的轉動繃緊,頓時會讓駕駛者覺得胳膊的肌肉和車頭的指向之間出現了脫節,不精準,不過好在運動模式下沒這個問題。M760Li的轉向不具備可變轉向比,無論是哪個模式,從左到右都是大概2.1圈。
極限操控方面,M760Li的入彎非常利索,巨大的V12並沒有令這臺車對入彎的響應產生任何遲疑,側傾控制的非常好,和普通740Li大船一般的疲態簡直天壤之別,極限上不會出現任何明顯的轉向不足,在極限上出彎頂油,車尾穩定性非常強,即便大腳油門車尾只會輕輕擺動,基本不需要反打修正,穩,快,有效率。沒什麼太大的可玩性但絕對的有信心。
不同於740Li猶如在地表漂浮的隔離感,M760Li整體風格偏運動,即便是舒適模式也略帶一絲緊繃和略豐富的路感,經過不平路面時會帶著一定程度的左右拉扯感,舒適模式過減速帶和井蓋雖然衝擊力化解的非常圓潤,但在經過井蓋後會傳來一些來自簧下的不乾淨顫動,令人疑惑的是運動模式下顫動反而消失 ,雖然衝擊力變得略強但車反而變得更整,應該是舒適模式下的超高速阻尼有些不足。
車身姿態方面,特地找了一個凹下去的起伏對比了舒適與運動的懸架區別,舒適模式下後軸會被加速的拋起一定高度,坐在後排,乘客的頭髮甚至頂到了天花板,切換到運動模式後懸架反而恰到好處的拉住了車身的上拋,也不會因為阻尼的增大帶來過強的拉扯感。我深度懷疑這臺車花了大部分的時間在調運動模式的轉向和懸架,完成度要比舒適模式高很多。
V12低扭非常充沛,動力輸出很線性,動力在任何轉速下如電動車一般隨叫隨到,但高轉速區間顯得有些乏力,不是那種越逼近紅線越順暢的發動機,6500的紅線轉速也偏低,8AT的自動變速箱手動模式換擋比較乾脆直接,自動模式下平順度非常好,無存在感。
輕踩踏板,減速度來的非常積極,絲毫察覺不到2.3噸的車重,不明白為什麼有些廠家的車差不多的車重,同樣前4後2的卡鉗,一腳剛踩下去卻覺得停不住,不過M760Li雖然減速度與踏板行程的匹配度非常好,但在中度踩下剎車踏板時,踏板中段的力度會有些偏輕,讓人不小心會踩多導致點頭。
在運動性能方面比預料中硬核的多,甚至有一絲性能車的味道,懸架舒適性比想象中略差一丟,舒適性相比普通的740Li還是有不小的差距,但適應一小段時間之後也可以習慣這種略有些硬朗的整體風格。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寶馬 M760Li 氣勢感很強 帶你全方位體驗駕駛感受!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