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返組合體與上升器分離前模擬圖。
■軌返組合體與上升器分離後模擬圖。
■嫦娥五號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逐漸接近上升器。
■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完成交會對接。
據新華社電 12月6日凌晨,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月球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航天器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6日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
“抱爪”設計理念世界首創
通過遠程導引和近程自主控制,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逐步靠近上升器,以抱爪的方式捕獲上升器,完成交會對接。那麼,什麼是“抱爪方式”?
“抱爪機構具有重量輕、捕獲可靠、結構簡單、對接精度高等優點。因此,我們在嫦娥五號上採用了抱爪式對接機構,通過增加連桿棘爪式轉移機構,實現了對接與自動轉移功能的一體化,這些設計理念都是世界首創。”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指揮張玉花說。
“所謂的抱爪,形象地說,就像我們手握棍子的動作,兩個方向一用力,就可以把棍子牢牢地握在手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嫦娥五號軌道器技術副總負責人胡震宇介紹,探測器採用的對接機構就是由3套K形抱爪構成的,當上升器靠近時,只要對準連接面上的3根連桿,將抱爪收緊,就可以實現兩器的緊密連接。
捕獲、收攏、轉移,看似簡單的過程,但在38萬公里之外高速運行的飛行器上實現卻沒有那麼簡單。
“月球軌道相對於地球軌道有時延,時間走廊較小,這就對時效性要求非常高,必須一氣呵成完成對接與轉移任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對接機構與樣品轉移分系統技術負責人劉仲解釋:“對接全步驟要在21秒內完成,1秒捕獲、10秒校正、10秒鎖緊。為此我們做了35項故障預案,從啟動開始到交會對接,全部採用自動控制。”
“對接助手”可靠給力
此次,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5所研製的嫦娥五號交會對接微波雷達,作為中遠距離測量的“助手”,成功引導完成了嫦娥五號的交會對接任務。
微波雷達是一組成對產品,由雷達主機和應答機組成,分別安裝在嫦娥五號的軌道器和上升器上。當軌道器、上升器相距約100公里時,微波雷達開始工作,不斷為導航控制分系統提供兩航天器之間的相對運動參數,並進行雙向通信,兩航天器根據雷達信號調整飛行姿態,直至軌道器上的對接機構捕獲、鎖定上升器。隨後,上升器中的月壤樣品轉移至返回器中。
交會對接微波雷達總工程師孫武介紹,此前的任務中,我國航天器在近地軌道進行過多次交會對接,都應用了該微波雷達,優異的表現證明,我國已經成功掌握交會對接技術。但不同的是,這次交會對接是在38萬公里之外的月球軌道,難度更大。
“與近地軌道相比,月球軌道環境更復雜,要克服月球引力影響,所以自動交會對接對微波雷達提出的要求極為苛刻。為此,研製團隊攻克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孫武說。
嫦娥五號的軌道器和上升器交會對接,是體量相差巨大的“大追小”複雜受力過程,需要微波雷達的測角精度更高。微波雷達項目主任設計師賀中琴介紹,微波雷達主要作用在100公里到20米的中遠程範圍,精度的提高大幅提升了精準對接的勝算。
此外,裝有對接用應答機的上升器在落月時難免形成揚塵,這些肉眼不可見的干擾將會嚴重影響測角精度。
為確保安全度過月球之旅,設計師們在應答機上安裝了特殊材料製成的防塵罩,“就像戴上了護目鏡,嫦娥的‘千里眼’就不會變成近視眼。”25所設計師紀博說。
減輕每一克都意義重大
事實上,25所研製團隊為這次交會對接打造的微波雷達,不僅是“千里眼”,更是“順風耳”,升級後的它更小巧、更強大、更可靠。
微波雷達在保證交會對接測量“本職工作”的同時,還開發了航天器之間雙向空空通信的“第二職業”,從雷達與應答機之間“一問一答”的傳輸方式,升級至軌道器與上升器之間的“溝通對話”,實現了遙控指令和遙測參數的雙向傳輸。
“以前就像老師上課點名,雷達發消息,應答機答到。現在,它們還要負責上升器和軌道器之間的信息傳遞。”賀中琴說。
同時,在此前交會對接微波雷達已經實現減重一半的基礎上,這次又進一步開展了輕量化改進。“每一克重量的減輕,對嫦娥五號任務的意義都是重大的。”孫武說。
拍下月壤樣品返回對接的“太空攝影師”
據新華社電 6日6時許,在38萬公里外的環月軌道,航天器上的鏡頭清晰地記錄了嫦娥五號上升器攜帶月壤樣品與軌返組合體的交會對接過程。
這張“硬核大片”背後的太空攝影師,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控制所研製的紅外及可見光雙譜段監視相機。
八院控制所光學導航專家鄭循江介紹,該相機主要記錄嫦娥五號軌道器與上升器的交會對接過程,以及軌道器與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分離、與支撐艙分離過程,集紅外和可見光成像於一體。紅外和可見光傳感器經各自的光學鏡頭,獲取圖像數據,根據遙控指令的要求,可在六種拍攝模式中自由切換,實現紅外和可見光分別或同時成像。
“相當於給普通相機加了一個夜視儀,即使交會對接過程發生在月背,接受不到太陽光照,我們也可以通過紅外相機記錄下全過程,確保全天時、全光照條件下記錄交會對接過程。”鄭循江說。
鏈接
我國成功發射高分十四號衛星
據新華社電 12月6日11時5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高分十四號衛星是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安排的光學立體測繪衛星,可高效獲取全球範圍高精度立體影像,測制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生產數字高程模型、數字表面模型和數字正攝影像圖等產品,將為“一帶一路”建設等提供基礎地理信息保障。
這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4次飛行。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嫦娥五號完成在軌樣品轉移 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