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太空拍照“神器”定格嫦娥五號“擁抱”瞬間

科技數碼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6日電(陳葆娟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12月6日,經歷了6天的孤獨繞月之旅,嫦娥五號的軌道器作為此次探月任務的短駁車,終於等來了他的乘客——上升器,兩者“擁抱”完成我國首次月球軌道的交會對接。

與載人航天弱撞擊型周邊式對接機構不同,嫦娥五號採用了抱爪式對接機構方案,從“太空之吻”變成“月軌相擁”。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控制所研製的紅外及可見光雙譜段監視相機,定格了發生在38萬公里之外高速運行的兩器相擁瞬間。

太空拍照“神器”定格嫦娥五號“擁抱”瞬間

(嫦娥五號軌道器與上升器完成交會對接的“相擁”瞬間。國家航天局供圖)

2020年7月27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里處回望地球,並拍下了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的地月合影照片,一時間刷爆網絡,拍下這張刷屏照片的即為中國航天所研製的光學導航敏感器。

八院控制所光學導航專家鄭循江說,不同於探火任務中光學導航敏感器的“副業”發揮,此次嫦娥五號所搭載的雙譜段監視相機是一款專業拍照“神器”,其主業就是記錄軌道器與上升器的交會對接過程,以及軌道器與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分離、與支撐艙分離過程。

“與以往任務中所搭載的監視相機不同的是,這款相機集紅外和可見光成像於一體,紅外和可見光傳感器經各自的光學鏡頭獲取圖像數據,根據遙控指令要求在六種拍攝模式中自由切換,實現紅外和可見光分別或同時成像。”鄭循江說。

他打了一個比方:這就相當於給普通相機加了一個夜視儀,即使交會對接過程發生在月背,接受不到太陽光照,地面人員也可以通過紅外相機記錄下全過程。

當然,在有光照的情況下,如果光照太強,可見光相機拍攝的照片也存在過曝的可能,影響觀看效果。有了這款雙譜段相機,則可確保全天時、全光照條件下記錄交會對接過程,也可以讓公眾從紅外鏡頭的視角看看太空。

鄭循江說,為了給公眾呈現高清畫質,該相機可見光譜段分辨率達到2048×2048;紅外譜段選用非製冷長紅外波段,分辨率為640×480。但要在此基礎上實現紅外和可見光同時成像,數據量巨大,研製初期產品始終無法達到任務要求的幀頻。項目團隊通過優化DSP軟件架構和算法,提升了軟件運行效率。

滿足清晰度和幀頻要求後,數據傳輸又成了大問題。如同一條單行道要承載雙倍的車流,擁堵在所難免:要麼會發生事故而停滯不前造成“死機”,要麼就要經過漫長的等待讓車輛逐次通行。

該設備主管設計師王峰表示,要避免這種情況,就要從圖像、視頻壓縮技術上下功夫。

項目團隊經過多種嘗試,最終選擇了先插值再壓縮的方式,對不同工作模式採取不同的壓縮算法,利用幀間相關性,提高圖像質量,最後將壓縮後的數據下傳至地面解壓恢復。

海量數據的處理,讓元器件選用也頗費周章。王峰說,宇航級器件可靠性高,但運行速度相對較低,無法滿足任務需求。項目團隊經綜合考量,選用了工業級高性能8核處理器來提升數據處理速度,開展了抗總劑量輻照、熱環境、力學環境、靜電放電等專項試驗,以確保產品的可靠性。

“這些不僅有效控制了研製成本,也給‘寸土寸金’的軌道器留出了更多運輸有效載荷的空間,我們探索了一條引民用技術為航天產品所用的技術途徑,同時也為時下熱門的商業航天和傳統航天產品降本增效提供了思路。”王峰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太空拍照“神器”定格嫦娥五號“擁抱”瞬間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