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登陸科創板一年市值超千億,這家芯片企業成功的秘訣,與這個獎有關

科技數碼 上觀新聞

登陸科創板一年市值超千億,這家芯片企業成功的秘訣,與這個獎有關

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瀾起科技和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獲同一獎項,頒獎者的“發獎邏輯”是什麼?12月2日,2020年徐彙區政府質量獎頒獎儀式在西岸美術館舉行。瀾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組織、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應波等3名個人榮膺徐彙區區長質量獎,另有5家組織及5名個人榮獲徐彙區質量獎。

自2017年設立“區長質量獎”和“區質量獎”兩個最高等級質量榮譽後,截至目前,徐彙區已有3家組織獲中國質量獎,19家組織、7名個人獲上海市質量獎,獲獎總數位居中心城區前列。此外,區內12家單位獲“上海品牌”認證,佔全市79家“上海品牌”認證組織近1/6,率先實現“四大品牌”全覆蓋。

今年,徐彙區政府質量獎的獲獎者涉及科技、醫療、文化等各行業,橫跨產品、服務、工程、人居四大質量領域。頒獎儀式上,三家各自領域的標杆單位分享了堅守創新和品質“初心”的歷程。

登陸科創板一年市值超千億,這家芯片企業成功的秘訣,與這個獎有關

“中國芯”邁向“世界芯”

瀾起科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崇和有“大陸芯片設計第一人”的稱號。2004年,他在徐彙區創立瀾起科技,作為業界領先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為雲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芯片解決方案。

紮根上海16載,瀾起科技從一家漕河涇開發區的初創公司,成為科創板首家市值超千億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其發明的DDR4全緩衝“1+9”架構已被採納為JEDEC國際標準,開發的津逮處理器平臺及採用的“動態安全監控技術”獲評“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相關產品成功進入全球主流的內存、服務器和雲計算領域,“中國芯”成為“世界芯”的征程,又邁進一大步。

楊崇和表示,堅持技術創新和全面質量管理,是企業健康發展、提升產品質量的兩大關鍵。

技術創新方面,瀾起科技堅持在細分領域“先做強、再做大”,將主要產品由國際領先的內存接口芯片,擴容到數據中心多樣化“產品家族”,從芯片細分領域的冠軍企業走向平臺型公司這一更廣闊的市場。在技術演進過程中,瀾起科技注重技術積累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公司專利授權已超100項。

質量管理方面,為確保產品研發高質高效,瀾起科技建立了從定義、設計到驗證的全流程管控機制,引進ERP系統提升管理效率和響應速度。為了提高芯片供應鏈的質量水平,公司建立了專業的供應鏈管理,加強與一流的晶圓代工廠、內存條、處理器廠商的緊密合作,選擇業內廣泛認可、成熟的封裝及測試廠商,實現產品和服務在業界及客戶端的廣泛認可,產品不良率始終低於業界平均水平。

今年7月份,為了強化質量管理,瀾起科技還建立了首席質量官制度,落實公司質量責任追溯,強化產品全生命週期的質量追溯能力,將質量管理納入企業經營決策層,有力推進了公司的質量管理工作。

登陸科創板一年市值超千億,這家芯片企業成功的秘訣,與這個獎有關

柔中帶剛的企業管理

有一種上海生活,叫“去安福路看話劇”。此次徐彙區政府質量獎獲獎單位呈現了“剛柔並濟”的態勢。其中,獲得徐彙區區長質量獎的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無疑是“柔”的擔當。

1995年,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和上海青年話劇團合併組建為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並於2011年完成轉企改制,目前是上海唯一的國有話劇院團。除了擁有安福路話劇大廈內“一大兩小”三個劇場外,還經營管理上海國際舞蹈中心、1933老場坊等多個劇場,每年創作作品40餘部、演出900餘場,吸引國內外觀眾超30萬人次。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田水介紹,上話目前在職員工有325人,其中創作團隊超200人,平均年齡為38歲。結合卓越績效評價,上話從演出項目製作、劇場品牌運營、企業戰略管理等多維度制定了質量考核標準。具體包括,成立藝術創作委員會,涵蓋創作策劃委員會以及全國專家庫,聘請國內頂尖藝術家對每一個演出項目進行前期論證、中期指導、後期評估。

上話也在全國首創項目製作人制度,製作人負責一個演出項目的創意開發、團隊搭建、預算立項、落地排演、宣傳銷售等全過程,其個人薪酬也與整個演出項目的運營考核掛鉤。這讓製作人的工作潛力得以充分激發。

此外,上話還建立了適應演員流動管理與服務的演員俱樂部,逐步實施適合自由職業柔性管理的人力資源營運模式,既能激發演員生產力與藝術創作力,又能實現有效管理。目前,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已經聚集了焦晃、婁際成、張先衡、奚美娟、呂涼、徐崢等一批代表中國話劇藝術水平、經驗豐富的專業人才,也累積了一系列常演不衰的經典保留作品,包括《商鞅》《秀才與劊子手》等,藝術水平得到行業和觀眾的認可。

登陸科創板一年市值超千億,這家芯片企業成功的秘訣,與這個獎有關

上海“質量精神”輻射全國

中智上海外企服務公司質量體系負責人張暉是此次徐彙區個人質量獎獲得者之一。她所在的中智上海公司是一家以人力資源外包服務為主營業務的現代服務業企業,於2013年成為行業內首家獲上海市質量金獎的企業,2016年榮獲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中國質量獎”提名獎,2018年榮獲首批“上海品牌”認證。

然而,張暉坦言,企業的質量體系日漸完備,一路走來其實也有過“挫敗感”。

1998年,中智上海公司開始紮根徐匯,起初公司只有幾十人。2002年,張暉服務的第一家客戶是IBM。直到今天,她還記得當年客戶說的話,“我不認為國內有符合要求的人力資源服務供應商。”張暉說,這句話雖然傷人,但當時她無力反駁。因為,與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的服務水平相比,當時上海在諮詢、服務上完全沒有可比性,既沒有流程,也沒有系統、沒有標準,更沒有考核機制,“靠的只是責任心、耐心、細心和自尊心在服務。”

就是這句“傷人話”,引領張暉走上質量管理道路,把學到的知識內化到日常的管理中。從梳理服務流程、建立服務標準,到設立KPI考核、完善客戶滿意度調查制度,一系列的“從無到有”,構建出了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雛形。

2009年,中智上海引入卓越績效管理體系,徐彙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不間斷地為企業介紹專家、搭建平臺,引導區內同為現代服務業的企業相互交流,促進業務進步。這也讓中智上海的業務步入高速發展期。截至目前,企業客戶數已經達到3萬家,僱員超過80萬人,分佈在全國300多個城市。從當年幾十個人的小公司,逐漸發展為擁有2000名員工,年營業收入699億的行業龍頭企業。

“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十多年的質量管理工作也讓我感受到祖國的地大物博。”張暉說,為了讓瀋陽的員工在工作時更安心,新疆的小夥伴會提前一小時辦公。中智上海也把質量管理經驗帶給了全國的行業合作伙伴,將上海和徐匯的“質量精神”輻射帶動全國。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登陸科創板一年市值超千億,這家芯片企業成功的秘訣,與這個獎有關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