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手機“性能過剩論”的遮羞布該被撕下了
過去幾年間,總會週期性地浮現出一種觀點——手機性能已經過剩,用戶其實用不了這麼多。
很多手機圈名人都公開談論過這個話題,這並非一家之言,甚至在搜索引擎隨便一搜,就能看到許多網友也抱著相同的觀點,感慨手機性能已經過剩了。至於這個觀點是否正確,筆者覺得不言自明。
猶記得當年還曾有網友表示:“何止過剩,日常使用驍龍615就滿足咯。”無論是在當時還是今天,都令人不禁啞然失笑。
近些年,“手機性能過剩”的神論開始向旗艦機型以及旗艦處理器平臺集中。只是如今看來,此神論的最後一道遮羞布正在被越來越火爆的手遊逐漸撕破。
當年是風靡的“吃雞”手遊簡單捅破所謂“旗艦”的那層窗戶紙,騰訊為了照顧它們硬是創造了滿幀僅有40幀的全新標準。在今天則是一款打通安卓、iOS和PC的開放式世界遊戲《原神》,開始讓用戶們察覺手機處理器的性能在全平臺當中是究竟有多麼孱弱。
接下來,我們將引入A14終端iPhone 12 Pro MAX、驍龍888終端小米11、麒麟9000終端華為Mate40 Pro、天璣1000+終端iQOO Z1作為四大主流平臺的代表旗艦進行實際測試,來感受一下“手機性能過剩”的神論是有多麼可笑。
需要注意的是,測試當中我們為了儘可能控制變量,儘量增加一些可比性,所有參與進來的測試機型全部調低至最低亮度、FHD分辨率、60FPS選項打開、靜音使用、運行同一版本、同一場景遊戲,畫質均設為“極高畫質”,關閉動態模糊,測試時室溫為26℃左右。
二、測試前的一些小發現:PC、iOS、安卓 不同平臺有不同“待遇”
拋開一些眾所周知的爭議不談,就《原神》本身的遊戲品質而言,在手遊當中算得上是當前的天花板級別。這是一款基於Unity引擎技術開發的開放世界遊戲,所開放的城池、地圖均無縫連接,大到包含過場動畫在內的畫面,小到元素交互內容、晝夜光影變幻、人物服飾、水流動態效果都是進行實時渲染,由此對於設備性能需求相當高。
而且《原神》是目前少數能夠跨PC、PS4以及iOS、安卓等全平臺進行數據互聯互通的遊戲之一。這意味著玩家可以主要時間用PC或者PS4玩《原神》,碎片時間在手機上做一些副本任務的需求。
《原神》是典型的跨平臺遊戲
那麼手機端能提供的體驗水準便是木桶理論當中的最後一塊短板,決定著全平臺遊戲感知的關鍵之處。由於筆者手頭沒有PS4,在長時間對PC端、iOS端、安卓端的遊戲當中發現了不同平臺的遊戲體驗在當前有著相當大的差異:
首先最明顯的是畫質區別,畫面最佳的當然就是PC端,至於移動端給筆者的感覺像是由PC版“壓縮”而來的。
以下圖為例,iOS端的極高畫質畫面介於和PC端的高畫質與低畫質之間,能模擬出PC端低畫質無法實現的環境光遮蔽,但是無法還原PC端高畫質的間接陰影效果。
相比較於iOS端,安卓端的境遇更為糟糕,畫質、細節等方面渲染的效果還要更低。以下圖為例,安卓端竟然不去渲染遠景的草地植株,諸如此類的差異不勝枚舉。
(遊戲內場景會隨時間發生變化,忽略色彩差異)
而且在分辨率方面,根據我們所瞭解到的信息,安卓機型“一碗水端平”鎖720P,蘋果設備根據具體機型不同有所變化,比如iPhone 11 Pro Max為800P、iPad Pro 12.9可以實現1440P的超高分辨率。
不同分辨率以及不同程度的畫面與細節渲染,意味著在接下來的不同機型實測當中,安卓端所要經受的負載需求在同畫面設置條件下相對iOS端要低一些,所以接下來我們所得到的iPhone 12 Pro MAX測試結果與其它三個安卓測試終端測試成績不具備量化的可比性。
三、蘋果A14終端實測:“帶頭大哥”只能堅挺三分鐘
雖然上一代A13的多核性能已經被上一代安卓陣營幾乎摸到了尾巴,但隨著A14的推出,蘋果A系列處理器又一次坐穩了自己全面最強性能的頭號交椅。5nm的加持下,蘋果多塞入了40%的額外晶體管,性能提升綜合而言在20%上下的水平。
正如其官網所說,A14唯一對手是自己。
不過就是這麼一個冠絕手機SoC陣營的“帶頭大哥”也頂不住《原神》的壓力,從我們對蘋果A14終端iPhone12 Pro MAX的《原神》遊戲測試來看,其在遊戲開始3分鐘後開始出現明顯降頻發熱,幀率最低能掉到33幀。
在長達10分鐘的整個遊戲過程當中,其平均幀率為56.5 FPS。
遊戲3分鐘到遊戲7分鐘22秒之間的時間段當中,尚且還能間歇性的實現近滿幀運行,遊戲了約7分鐘22秒之後便出現了高幀、低幀的反覆波動,明顯遇到了瓶頸。
至於卡頓情況,由於測試條件限制,我們未能監測到。
遊戲測試前後,我們還對機身前後溫度進行了檢測。此次測試是在室溫為26℃的恆溫環境下進行,遊戲前機身背部最高溫度為32.1℃,10分鐘遊戲後機身背部最高溫度升至44.9℃,升溫12.8℃。
四、麒麟9000終端實測:中庸之道 嚴苛溫控
麒麟9000是華為海思難得一款設計激進、堆料極致的旗艦級產品,這裡我們也引入了麒麟9000終端華為Mate40 Pro進行測試。
從我們對麒麟9000終端華為Mate40 Pro的《原神》遊戲測試來看,其在遊戲開始2分鐘45秒後開始出現明顯降頻發熱,幀率最低能掉到26幀,然後進入較為規律的滿幀、降幀交替變換的狀態。
在長達10分鐘的整個遊戲過程當中,該終端測試條件下平均幀率為50.5 FPS,平均每10分鐘出現15.9次卡頓,其中包含6次嚴重卡頓。
遊戲測試前後,我們還對機身前後溫度進行了檢測。此次測試是在室溫為26℃的恆溫環境下進行,遊戲前機身背部最高溫度為32.1℃,10分鐘遊戲後機身背部最高溫度升至41.9℃,升溫9.8℃。
五、驍龍888終端實測:感受狂熱的暴力輸出
每一代驍龍旗艦處理器都是值得關注的產品,綜合我們此前的測試來看,性能也是安卓陣營中的頂尖水準。驍龍888首發了傳說中的超大核,還有A78架構的加持,應對《原神》的表現究竟如何令人相當好奇。
從我們對驍龍888終端小米11的《原神》遊戲測試來看,其幀率波動較為頻繁,相比較前兩者而言不太容易保持長時間滿幀,不過下限很高,最低幀率能夠踩到32幀。
在長達10分鐘的整個遊戲過程當中,該終端測試條件下平均幀率為54 FPS,平均每10分鐘出現17次卡頓,其中包含7次嚴重卡頓。
遊戲測試前後,我們還對機身前後溫度進行了檢測。此次測試是在室溫為26℃的恆溫環境下進行,遊戲前機身背部最高溫度為29.6℃,10分鐘遊戲後機身背部最高溫度升至45.7℃,升溫16.1℃。
六、天璣1000+終端實測:難抵重壓 卡頓感較為明顯
在天璣1200已經發布的大背景下,與驍龍865同期的天璣1000+嚴格意義上與驍龍888、麒麟9000等SoC不是同一代處理器,只是目前還沒有天璣1200機型上市,我們便暫且使用天璣1000+終端看看其面對《原神》時的性能發揮如何。
從我們對聯發科天璣1000+終端iQOO Z1的《原神》遊戲測試來看,其很難達到滿幀狀態,尤其是後半段基本在30幀到50幀之間遊走,最低能落到21.9幀。
在長達10分鐘的整個遊戲過程當中,該終端測試條件下平均幀率為45.2 FPS,平均每10分鐘出現29.1次卡頓,其中包含16.1次嚴重卡頓,是本次評測當中《原神》體驗卡頓感最為明顯的。
遊戲測試前後,我們還對機身前後溫度進行了檢測。此次測試是在室溫為26℃的恆溫環境下進行,遊戲前機身背部最高溫度為31.8℃,10分鐘遊戲後機身背部最高溫度升至43.5℃,升溫11.7℃。
七、總結:想用手機玩《原神》?我的建議都在這裡
需要注意的是,筆者此次測試為了儘可能控制變量,儘量增加一些可比性,所有參與進來的測試機型全部調低至最低亮度、FHD分辨率、60FPS選項打開、靜音使用,如果按照一般玩家的正常使用習慣設置,得到的最終結果必定比以上數據還要更差。
面對極高畫質的《原神》,無論是安卓陣營還是“帶頭大哥”蘋果,都不能做到長時間的滿幀運行。就以成績最好的iPhone12 Pro MAX為例,在我們的測試條件下其也就只能維持遊戲三分鐘的“滿血狀態”,三分鐘之後隨著發熱(十分鐘遊戲機身後背就能達到44.9℃),開始出現低至33幀的大幅幀數波動。
作為上一代旗艦的天璣1000+的測試終端雖然卡頓感最為明顯,不過升溫幅度相對而言並不高。
驍龍888測試終端的性能釋放最為徹底,無論是平均幀率還是最低幀都最接近A14終端(雖然iOS版《原神》的內容負載要高於安卓版),卡頓次數與麒麟9000終端相當,只是手機表面溫度相對而言比較高。
這可能是與驍龍888峰值性能提升並非線性,帶來更大能耗和更低的能效比有關,對此我們此前有過詳盡測試。我們的觀點是驍龍888本身是個可靠的處理器平臺,但是後續需要終端廠商進行針對性優化,比如對驍龍888主頻進行合理的限制。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麒麟9000測試終端,其幀數表現、卡頓次數與驍龍888測試終端相當,然而卻有著相當嚴苛的溫控表現,10分鐘的遊戲過後,無論是機身升溫幅度還是最終溫度都是以上測試終端當中最低的。
如果想要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上線玩個幾分鐘,單從性能表現、發熱狀況這兩個角度出發,那麼在挑選旗艦手機之時首選A14平臺的iPhone,憑藉iOS的優勢,相比安卓陣營有更好的分辨率、細節等渲染條件,整體性能表現也是最佳的。
筆者不推薦使用天璣1000+及其之前的聯發科平臺機型在極高畫質下玩《原神》,其目前還不能滿足理想的體驗需求;如果能夠在有良好散熱條件(清涼的室溫+手機輔助散熱工具)進行遊戲,驍龍888終端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如果對機身溫度較為敏感,能夠接受與驍龍888終端有差距但不算大的流暢度體驗,麒麟9000終端是個較為折中且合適的選擇。
綜合來看,我們仍不推薦用手機長時間玩《原神》,目前來看無論安卓陣營還是蘋果設備,在手機上玩此遊戲的體驗都不理想。當然,《原神》本身的遊戲優化還在逐步進行,也許後續能夠軟件側調優入手改善如此狀況,只能期待後續各款旗艦手機的表現能有所提升。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撕爛“性能過剩論”的遮羞布!四大手機旗艦平臺《原神》虐機實測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