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外貿的耳機品牌和一直在國內進行銷售的耳機品牌有什麼差異?最近發現有這樣一種現象,一些在國外售賣的耳機品牌開始在國內進行耳機銷售了,外貿轉內銷麼?或許是這樣。
我接觸過的國內耳機也有不少款了,總的來說有高清解碼能力的耳機會比只有AAC解碼能力的耳機在音質上要好一些,然後是功耗、藍牙版本上的差異,當然工業設計做得好的耳機更招人喜愛,這只是筆者站在用戶角度總結來的經驗,還談不上很專業。
同樣是耳機,不同產商生產出來的價位差不多的耳機會不會像出自不同廚師的同一種菜那樣有差別呢?在筆者試過之後還真是這樣。
包裝篇
國內不少耳機品牌在為產品製作包裝盒時會以產品的色調來製作包裝盒,這樣一看就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款式,Tribit就沒有按照這樣的模式,本來FlyBuds 1是一款通體黑色的耳機,在包裝上卻使用了白色搭配桔色來製作包裝。
打開包裝後清單還挺多的,除了常見的充電倉的耳機、Type-C充電接口外,耳帽額外配了6對,一幅耳機說明書用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和日語這六種語言寫了足足寫54頁,每頁都很詳實,然後還貼心的配了一個掛繩,這還是第一次見。
其實耳機操是很簡單的,即使它沒有中文說明,我拿上手就能用,品牌方這樣細心還是值得肯定。
耳機篇
和之前用過的耳機充電倉相比,FlyBuds 1耳機很輕,但它的充電倉有一些重,整體充電倉呈現一個圓鼓形,在周身表面鍍有PCBA納米塗層,外殼自帶防汗能力,摸起來手感也不錯,在其上蓋上方有Tribit的英文logo,上下蓋依靠塑料連接帶連接,閉合鎖緊依靠磁鐵吸力,閉合緊密度力道足夠,結合連接帶套在上面,可作為包包上的掛飾。
側下方的Type-C充電接口外還用軟塞塞住,軟塞塞得有一些緊,這樣做是為了防水設計麼?
這款耳機在工業設計上比較大眾化,筆者已經接觸過好幾款類似的耳機了,不過耳帽中央的桔色比較顯眼,開啟耳機使用的是實體按鍵,國內普遍使用的是觸摸按鍵,哈哈,看來外貿轉內銷有些“水土不服”。
在操作上與國內耳機無特別差別,長按即可開關機,播放時按壓一次就可以暫停歌曲,連續雙擊可以切換下一曲,連續三擊可以喚醒語音助手,耳機不分主從,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兩隻一起使用。
除了入耳式耳機耳帽自帶的物理降噪效果外,耳機在通話時有一定的軟件降噪能力,其上搭載藍牙5.0,在無障礙時可以在10米內與藍牙設備正常連接。
在操作上與其他品牌大同小異,不過耳機在播放聲音時低音部分很強,很有立體感,相比較於同價位的耳機來說,這款耳機操作及外觀雖然普通,但是音質還是排在前列的。
大家的耳道口有大有小,加上耳機上搭配的耳帽,耳機一共有7種不同大小的耳帽,耳帽尺寸越多,越能匹配更多的人群,所以這款耳機我佩戴起來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耳帽,佩戴得穩穩地。
另外這款耳機居然可以有IPX8的防水能力,上一次接觸防水耳機還是一款骨傳導運動耳機,在耳帽處的揚聲器的防水是怎麼做到的呢?這暫且不說,我拿到水盆裡泡了泡,大概1分鐘後拿出,耳機還在工作,這樣在運動完大汗淋漓也不擔心了。
入耳式耳機一般不需要調太大音量,事先調好了一個適合的音量,我先聽了1小時然後再放到一邊播放了3.5小時,耳機依然沒有缺電的意思,由於長時間戴耳機聽曲對聽力有害,所以我一般不長時間戴耳機,這樣單次續航滿足我的需求,再加上充電倉的續航,足以夠我整天使用。
總結
這款FlyBuds 1來價格在兩百以下,音質比我之前價格差不多的耳機的音質要好一些,低音更重;耳帽選擇多樣,可以牢固佩戴,還可達到IPX8的防水,可以防止汗液的浸溼;相比較於觸控按鍵,實體按鍵還是有些機械,希望下一代能改變一下;在軟件的操控上切歌不能切上一曲,軟件設置上也還需要優化。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7對耳帽低音環繞,Tribit迴歸本土,FlyBuds1測評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