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透視騰訊視頻入局中視頻:長中短流量正循環,構建“雨林生態”

科技數碼 百子灣金鳳凰

2019 到 2020 這兩年,整個視頻賽道實際上並沒有太多精彩的故事可以講。一方面,行業壁壘進一步穩固,愛優騰+芒果TV之外並沒有涌入更多玩家;內容生產模式逐漸成熟之下,爆款自制網劇、綜藝更逐漸實現穩定供應,平臺重點已經轉移到會員運營的深耕,挖掘更多付費點。

但另一方面,各家借中視頻對用戶時長的爭奪卻已經開始暗流涌動。眼看短視頻平臺紛紛放寬時長限制,UGC 起家的平臺不斷加碼資源扶持,聚光燈已經逐漸轉移到最早起勢的長視頻之上。

最新的動態來自 12 月 19 日召開的騰訊視頻內容生態大會。作為長視頻賽道的頭部玩家,騰訊視頻在年底的大會往往不只為接下來的戰略方向定調,更很大程度上預示著行業變化趨勢。

透視騰訊視頻入局中視頻:長中短流量正循環,構建“雨林生態”

而此次大會上,騰訊視頻給出了清晰地迴應:一方面,明確提出了騰訊視頻對中視頻領域的理解與佈局;另一方面,向外界介紹了騰訊視頻內容生態的戰略規劃——“熱帶雨林”內容生態。

內容不少,但足夠清晰完整,從中更不難看出,中視頻正在成為行業的下一個小風口。

騰訊視頻

將為內容生態講一個怎樣的故事

平臺們對於內容生態方面的思考我們一直保持著關注,其中不乏大量炒概念,造大詞的路數,但騰訊視頻在此次內容生態大會上拿出的解決方案,給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有著更強的落地性。

其一,宣告全面覆蓋長、中、短視頻,且為其明確“熱帶雨林”生態體系;

視頻平臺進行形態的延伸時,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新加入的板塊與原有的板塊之間,資源上如何進行分配,運營商如何互相打配合,定位上如何避免平臺本身的定位被模糊。

透視騰訊視頻入局中視頻:長中短流量正循環,構建“雨林生態”

在這一點上,騰訊視頻首先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是“綜合視頻平臺”。但平臺的角色進一步脫離傳統範式中的渠道,成為“土壤層”,負責通過技術賦能上遊創作,完善優化分發等流程,使“養分”,也就是IP、用戶,實現更高效的流動循環與短鏈路價值變現。

在雨林生態體系中,頭部長視頻為核心,與中短視頻通過相互種草、依託興趣關聯構建流量正向循環,以此推動創作者流動,進而實現中短視頻的成長。

其二,更新長視頻扶持模式,更加強調創作者、平臺的共贏;

明確不同內容形態間關係的同時,騰訊視頻更新了長視頻內容扶持模式——“分賬宇宙”。

其最大的優勢在於,一方面能吸引到更精良的大製作內容,另一方面也能進一步打破題材限制。

騰訊視頻“分賬宇宙”在兩方面上進行了針對性佈局:一來,分賬模式明確了 CP入駐-內容合作-收益分賬整套平臺能力,平臺在運營中提供賬號、項目、視頻/物料以及收益的管理能力。

二來,新的扶持模式進一步解鎖了以往平臺的品類數量限制,分賬模式將進一步覆蓋到網絡電影、紀錄片、網絡劇、少兒、動漫、知識付費等品類,在 IP、營銷、資金、資源上全面賦能。

透視騰訊視頻入局中視頻:長中短流量正循環,構建“雨林生態”

僅以率先開放分賬的網絡電影品類而言,不難看出騰訊視頻的決心:目前已經有多部破圈爆款誕生,騰訊視頻目前累計TOP10分賬金額(含平臺激勵金額)已經給出超2.7億、全網第一;紀錄片、網劇等品類也已經取得相應的進展。

透視騰訊視頻入局中視頻:長中短流量正循環,構建“雨林生態”

其三,具體到中視頻賽道,騰訊視頻給出了清晰明確的定義和打法;

這一 Part 在我們看來是這次內容生態大會的一個重點,在長短視頻都已有佈局後,中視頻是騰訊視頻的“熱帶雨林”生態體系的關鍵一環。對此,騰訊視頻在定義與打法上都進行了定調:

定義上,騰訊視頻更清晰。一方面,瞄準的5~15 分鐘中視頻,相對目前行業中普遍的1~30分鐘更精準。另一方面,針對當下用戶對中視頻在領域寬度、信息密度以及表達節奏上的訴求不斷提升的趨勢,提煉出了“看更廣”“看更多”“看更爽”三條標準;同時,基於對長、短視頻行業訴求的洞察,明確自身將通過滿足前者“新賽道”與後者的“可上升”的訴求,與創作者一起成長。

透視騰訊視頻入局中視頻:長中短流量正循環,構建“雨林生態”

具體打法層面,騰訊視頻選擇兩手抓。劇情類,圈定微劇、微動漫針對 24 歲以下的年輕一代,以青春校園、甜蜜愛情主打女性市場;逃生探險、熱血逆襲主打男性市場;

而在非劇情類的四大賽道,則將會以潮流偶像、頭號玩家、體驗派大師、頂級行家,分別聚焦在偶像、潮流玩家、生活體驗、行業四個重點內容板塊。

相應地,騰訊視頻給中視頻創作者明確了集建聯、評估、簽約、排播、上線、數據分析、結算、提款於一體的服務體系,提供了全面線上化解決的一站式體驗。

同時,平臺將為劇情類內容提供超強的分賬力度、優質宣推資源,推出百部IP共創計劃;非劇情類內容在資源支持、商業化機會之外,還將獲得“騰訊視頻+”計劃的支持,保障創作者實現更為高效的內容變現。

整個看下來,不難發現騰訊視頻入局中視頻有兩大明顯特點:一方面,如上文所說看得更清楚,想得更明白;另一方面,並不貪多求全,而是在試圖通過重點品類精準擊破。

騰訊視頻為什麼會入局中視頻

實際上,行業內關於中視頻的討論很多,但普遍的共識是:儘管有不少玩家發力,且觀眾的確存在消費需求,但在潛力空間幾何,要不要針對性佈局等問題依舊有諸多不確定。

關於騰訊視頻為什麼會選擇如今中視頻,我們認為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中視頻是對騰訊視頻生態的補齊;

這一點上,騰訊其實通過“熱帶雨林”生態體系這一概念進行了傳達。“熱帶雨林”在我們看來本質上是在描述一種成長機制。借用一下吳伯凡對於互聯網公司的三種分類:盆景型、植樹造林型以及熱帶雨林型,這之間的區別是是否需要外界不斷地為其輸入資源。

而“熱帶雨林”的典型特徵是,其中物種豐富,物種之間不僅能形成協同效應,生存於其中的物種從誕生起的整個成長過程,都能保證其獨特的生態位,並能獲得相適配的資源。

用戶層面,騰訊 2020Q3 財報數據顯示,騰訊視頻會員總數已經來到 1.2億,同比增長達到 20%,在用戶規模穩步增長的同時,用戶付費意願增強,且呈現付費品類多元需求趨勢。

在前不久的 V視界大會上,騰訊公司副總裁、企鵝影視CEO孫忠懷在提到“熱帶雨林”,就曾將頭部 IP 詮釋為一棵棵“大樹”。而“大樹底下好乘涼”——反映在,頭部 IP 受眾有很強的衍生內容消費需求,比如偶像養成類綜藝單個選手的CUT、影視劇男女主的情感線梳理等等。

而回到長視頻,本身便具備為長視頻“打輔助”的潛力。這一點上,從短視頻平臺們紛紛放寬時長,隔壁的愛奇藝上線“隨刻”,B站對泛知識學習類內容的持續扶持便能個看出。

實際上,不同的視頻長度,實際上並沒有此消彼長形成衝突。一方面,短視頻難以支撐完整全面細節豐富的內容面臨深度不足;長視頻需要整塊時間消費,中斷觀看又會極大地影響體驗

而中視頻的特性在於,兼顧深度與效率,能更好地滿足用戶對於“有用”的需求。舉個隔壁的典型案例,知識付費類產品的“每天聽本書”,不僅沒能影響紙質書的銷量,反而因為能更高效地傳達精髓內容成為了流量來源,不少出版社甚至直接和得到App合作,將新書授權給前者解讀。

影視劇行業的例子也有,解說類內容就屬於典型的中視頻,因為其能通過剪輯與文案將影視劇中喜劇效果更強的“名場面”與當下的大眾語境相結合,往往能起到翻紅老片的作用。

換言之,中視頻從用戶大盤上來講,不僅能吸引新的增量,還能進一步挖掘老用戶的消費潛力。

其二、中視頻本質上是一次“文藝復興”;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視頻絕對不是一種新生產物,而是一種已經被驗證有著極強的商業潛力的視頻形態。一方面,我們可以參考國外,典型的案例就是 Youtube,其於今年 2 月首次公佈的財務業績中顯示,其 2018 年廣告總收入突破 100 億美元,2019 年就已經突破 150 億美元。

梳理其業務上的關鍵節點,2010 年先手將視頻時間長度上限從 10 分鐘提高的 15 分鐘,再調整到無限制時長起到了關鍵作用。根據 Statista 於 2018 年 12 月統計的數據,當時 YouTube 全站所有視頻的平均時長為就已經來到了 11.7 分鐘。

及時調整視頻時長解鎖了 Youtube 創作者的優質內容生產力。比如李子柒的視頻長度大多在 15~20 分鐘,僅僅通過一百多條視頻,就積攢了一千多萬粉絲,單月廣告分成便有數百萬。

另一方面,回到國內,在提速降費和5G建設提速的大背景下,視頻清晰度、加載時長的限制被進一步解除之後,有了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的前提。

中信證券就曾預測,隨著媒體平臺內容縱深不斷髮展,需求端對內容質量的要求持續提升,5G時代視頻產業有望誕生“中視頻”內容賽道。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認為中視頻是一次“文藝復興”?實際上,國內早期誕生的視頻平臺,幾乎都曾有過模仿 Youtube 卻水土不服,而最終轉型為 Netflix 模式的經歷。所以,如今再度發力中視頻必然不能簡單地照搬,而是應該基於國內的真實需求佈局。

從這個視角上可以看出,騰訊視頻的打法就帶著反思與迭代,比如劇情類+非劇情類兩手抓,既能更好地適配國內仍在成長中的內容生產能力,又能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多元化需求。

其三,垂直中視頻平臺已成偽命題,平臺需要賦能而不是掌控。

從目前的市場趨勢而言,中視頻也的確難以由單一的垂直平臺成功運營。一個典型案例就是手握一把好牌的 QUIBI,一度因為拿下了包括迪士尼、福克斯、時代華納在內的 10 億美元投資,簽下了眾多好萊塢導演和製片人被看好,但在今年 4 月上線後,10 月便向外界宣佈關閉。

其最大的問題在於,其以 PGC 為核心的的生產模式,的確保證了內容質量,但卻導致了內容維度上過於狹窄,難以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需求;同時,其與 UGC 模式的完全隔絕,依使得平臺需要揹負極高的採購運營成本,在付費點挖掘不充分等壓力下,最終宣告失敗。

但需要明確的是,這並非死局,相較於短視頻,長視頻在商業化能力上存在著更大的空間,有機會進一步挖掘出貼片、片花、植入,衍生內容等變現形式,形成更良性的循環。

反觀騰訊視頻以“綜合視頻平臺”的角色入局,其成熟的“土壤層”本身就具備孕育內容的潛力。將“土壤層”換個說法,類似於基礎設施,意味著騰訊視頻扮演的角色不強調掌控,而著眼於為 PUGC 賦能——本身來講,作為騰訊視頻核心的長視頻本身就是受益者。

看清楚這一點,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騰訊視頻不只給技術、IP和用戶,還進一步通過一站式平臺服務賦能創作者,對於騰訊視頻而言,以中視頻聚集的流量沒有停止,而是會在長視頻之間循環。

最後

實際上,如果對國內方興未艾的中視頻賽道有所關注的話,不難發現在平臺與創作者的協作關係上依然存在著諸多不完善之處,過去一段時間也爆出了不少創作者跳槽、收益糾紛等事件。

在我們看來,這背後很大程度上與平臺對於中視頻,以及對於自身的定位不清有不小的關聯。而騰訊視頻副總裁王娟在此次大會上明確強調的騰訊視頻“開放共贏”的價值觀,以及平臺的“服務”屬性,或許能在接下來為行業進一步發力中視頻有著樣本價值。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透視騰訊視頻入局中視頻:長中短流量正循環,構建“雨林生態”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