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已经是全球精品电视剧的大趋势。
美剧日剧早早就将容量标准框定在一季10集左右的量。
英剧则更极致,多年来坚持推出的「三集片」堪称业界良心。
当然,并不是说集数越少越好。
只是,集数越多,遇到注水剧的概率就越大。
尤其是这几年的国产剧,注水现象尤为严重。
好在,也有试图对标国外精品短剧的例子。
比如,今年口碑大爆的《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都只有12集的体量。
最近,鱼叔又发现了一部良心的国产好剧。
仅仅13集,每集45分钟,却制作精良,剧情紧凑,看得人大呼过瘾。
今天就来安利给大家——
《战火熔炉》
这是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的电视剧。
今年,为了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相关的影视作品可谓是层出不穷。
鱼叔之前已经介绍过电影《金刚川》和纪录片《铁在烧》,就差一部电视剧了。
《战火熔炉》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
值得注意的是,本剧原本计划拍摄24集。
但因为周期、经费、拍摄难度等诸多考量,最终决定缩减体量,裁掉故事的「枝叶」。
把有限的精力和金钱,花在最核心的内容上。
不得不夸赞一句,本剧的主创非常有魄力。
删了将近一半篇幅后,这部仅剩13集的国产剧依然受到了观众广泛好评。
目前在豆瓣评分高达8.7,是今年口碑最高的几部国产电视剧之一。
而这还是在卡司不强大的前提下取得的成绩。
一众主演中,只有付辛博算是比较出名了。
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这部剧确确实实是真材实料。
首先,这部剧吸引人的,自然是新颖别致的故事情节。
本剧主角赵和(付辛博饰)有着一个极为特殊的身份,是一名「解放战士」。
所谓「解放战士」,是指在解放战争中被俘虏或投诚的国民党士兵。
他们经过思想改造后,成了新中国军队的一部分力量。
由于上级规定不许侮辱人格,称他们为「俘虏兵」,于是就有了「解放战士」这种称呼。
我们熟悉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著名的战斗英雄邱少云,其实就是一名解放战士。
而在这部《战火熔炉》中,赵和这名解放战士被塑造得更为复杂。
他在被俘前就已经在国民党军中升到了连长,经历过系统的美式军官培训,并和美军在缅甸战场进行过协同作战。
可以说,他对美军了如指掌。
所以,来到抗美援朝战场上,这个人物心理变得十分矛盾。
一方面,他需要和自己曾经的对手并肩作战,这显然并非一件易事。
在故事开始的时候,战友们都还在用「你们」「我们」这样的词眼将双方区分开来。
相互之间处处显露着隔阂。
另一方面,赵和清楚地知道美军的强大。
虽然作为一名优秀的士兵,还不至于退缩。
但对于志愿军看似「以卵击石」的行为,他始终感到疑惑不解:
「不知道他们哪来的自信。」
所以,战争伊始赵和完全处于一种无魂的状态。
不明白这场抗美援朝战争意义为何。
成天一副事不关己,消极应付的态度。
连训练也是吊儿郎当,气得战友都看不下去。
但随着入朝后的一场场战斗,赵和的心理不断发生着改变。
他先是在与美军的交谈中感受到了他们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完全看不起中国人的态度。
又目睹了敌人对于朝鲜军民的大肆屠杀。
同时,更是受到身边战友一个个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精神感染。
赵和逐渐发生了转变。
终于从一个旧时代的「兵油子」变成了一名信仰坚定的新中国战士。
从他的视角出发,不仅新意十足,让观众对于这场战争更有代入感。
同时,赵和作为一个对美军系统无所不知的「学霸」,其战场上的作用也逐渐突显了出来。
比如,能够从美军吃的口粮判断是战斗区还是非战斗区。
也能够从远处飞过的一架飞机就能分析出美军的战术方案。
这也让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战友们,开始对他产生信任和尊重。
最为艺高人胆大的,是赵和只身前往美军某连队驻地,冒死谈判,劝降整个敌军连。
不要以为这又是什么抗战神剧的瞎编情节。
这是发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真实事件。
只不过,这支美军连队颇为特殊,是一支「黑人连」。
由于美军的种族隔离编制,那个时期的黑人士兵在军中受到了严重的歧视。
听闻志愿军优待俘虏,自然是愿降。
本剧不仅故事情节和人物视角新颖独特,叙事结构上也别具匠心。
不同于我国传统的优秀战争剧,《战火熔炉》直接向HBO经典的高分战争剧《兄弟连》对标。
通过聚焦大战场上一个小连队的行动,来呈现整场战争的激烈和残酷。
《兄弟连》是从诺曼底登陆直到攻克柏林。
而《战火熔炉》则从云山,到长津湖,再到临津江等等,串联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的五大战役。
以小见大,既能看到战争整体上的波澜壮阔,又能见识到小人物的转变。
不仅如此,这样的结构也让人感到非常干脆、紧凑。
譬如第一集,赵和所在的四连到达朝鲜不久,就直接投入到战斗之中。
刺探情报,遭遇敌人,攻坚,歼灭……
没有任何铺垫,也没有任何多余的感情戏。
短暂的休整之后,在第二集一开头,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另一场战斗。
短小精悍,毫无一点注水的痕迹,可谓良心。
除了故事讲得好,制作也非常精良。
《战火熔炉》对于细节的打磨,绝对称得上国产战争剧的一流水准。
为了尽量展示朝鲜战场独特的风貌,剧组在与朝鲜一江之隔的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进行了大量实景拍摄。
很多场景真的是在冰天雪地中完成的。
白雪皑皑,寒气逼人。
透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种彻骨的冰冷。
拍摄时,东北温度已经降到了零下30度。
从画面中,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演员们真实的哈气。
最能体现冬季战场残酷的「长津湖战役」,在本剧中也进行了局部展示。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场战役,陈凯歌、徐克和林超贤三大导演也正在以此为题材拍摄电影。
战役爆发的场地,是一片冰封湖面。
站立尚且困难,更别说在上面进行冲锋进攻。
再加上对面美军疯狂的火力压制,一旦摔倒,就难以再爬起。
战斗的惨烈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同时,服化道上也力求还原。
比方说四连入朝初期,因为不是东北部队,没有棉衣配备。
迫于当地的寒冷,只好直接穿缴获的美军军装。
而到了战役后期,物资跟了上来。
四连已经换上了我军统一的冬季棉衣,从大棉帽子可以轻易分辨。
剧中,他们有项任务就是护送一批棉衣到东线。
等到与需要棉衣的驻守部队站在一起,对比明显。
另外,对军用器械的考究,也受到了很多军事爱好者的赞誉。
刚开始时能注意到,四连的枪械那叫一个鱼龙混杂,基本是有啥用啥。
日制的、苏制的、美制的、德制的,应有尽有。
直到打完二次战役,得到苏联援助,大家的装备才「鸟枪换大炮」,初成规模。
甚至还有了吉普车。
极为出彩的,还有大型军械的多次现身。
不像很多剧为了减少成本,尽量不去拍「坦克戏」「飞机戏」。
《战火熔炉》虽然本身受关注度并不高,但在大场面上毫不露怯。
在第二集,我们就可以看到四连与美军坦克小队的一场遭遇战。
没有装甲掩护的四连,敢于以血肉之躯干掉敌方坦克。
整个过程让人血脉偾张。
到了第六集,场面进一步升级,美军出现了多个型号的坦克。
赵和身手敏捷地夺取了其中一辆,和美军大胆对攻。
看这逼真的炮击效果,你真的很难想到这是在一部默默无名的国产剧中看到的。
场景、道具、细节、效果全部拉满。
单论制作,《战火熔炉》就已经是不可多得的良心剧。
《战火熔炉》原本名为《我们的战争》,鱼叔觉得这两个名字都取得非常好。
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这部剧的深刻思想。
战争,就如同一个大熔炉,将各种事物裹挟在一起熔炼。
而这场位于复杂的历史时期,多方皆有参与的朝鲜战争更是如此。
主角赵和所经历的,正是一次熔炉中的「锻造」。
从一开始对于战争意义的不理解,对于战友的不信任。
到逐渐认识志愿军战士的强大魄力和必胜信念,终于炼铁成钢,扛起重任。
而在原名《我们的战争》中,「我们」二字极为重要。
除了赵和,要特别提一个重要角色——四连的一名女兵,雨三湾。
她本是一名弃婴,在1927年著名的「三湾改编」中被一个班共八个士兵收养。
所以起名为「三湾」。
在与赵和的谈话中,她曾说起了自己的八个爹:
一爹在罗镇死在东北军手里;
二爹死在平型关,三爹「五一大扫荡」的时候跳崖了;
四爹在关家垴被鬼子炸了一条腿,死于大出血;
五爹、六爹参与情报工作牺牲……
仅仅通过这么一段背景回顾,就勾勒出了一整幅新中国革命奋斗史。
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一批又一批有志之士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
这才有了如今我们所能享受的和平福祉。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这是一场「我们的战争」。
真是很久没有看到这样一部扎实的国产战争剧了。
情节紧凑,不拖泥带水,也不瞎编乱造。
人物形象丰富,转变合理,感染力十足。
视听出色,细节逼真,制作堪比美剧。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短,没看够。
这样优秀的国产战争剧你还不赶紧去刷!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在看」吧。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删了一半,这国产剧的口碑还是爆了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