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晓佳
图:来自网络
我的老家汪庄村,坐落在皇藏峪东山这边的山窝里。这座山,两边突出,中间平缓,远远看上去,像一只深褐色的元宝。会八卦的人都说我们村风水好,是块宝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小时候的记忆里,村子西侧的一片片平地和沟沟坎坎上,长满了橡树、柿子树、樱桃树、杏树和桃树等,风光绚丽,春华秋实,烘托出了村庄的殷实和妩媚;山坡和山上,茅草葳蕤,灌木丛生,引来各种山鸟飞翔、栖息、繁衍。
一年四季,人走在其中,不时会有飞鸟啁啾着相随,会发现树丛底下一窝窝鸟蛋和刚刚孵出蛋壳、嗷嗷待哺的雏鸟;还有山果子、中草药,那些欢蹦乱跳的山蛤蟆、蚂蚱和漫天飞舞的蝴蝶,那些在夏秋两季聒噪的蝉鸣,山上山下,一派生机盎然。
但当我读高小和初中的时候,正是农村集体经济日益盛行的时期,农民生活靠挣工分积累吃饭,其中割草给生产队喂牲口就是挣工分的来源之一。
每天,农民们不分男女老少都会从村外树林间、田地头和沟沿上,割来一篮篮青草送到饲养室过称,然后折算工分,村外凡是有草的地方,都被割刮成了“秃子头”;国营林场皇藏峪封山育林,人们不便去那里捡拾柴火烧锅。
而庄稼棵子大都配合青草喂了牲口,以至于烧火做饭也遇到了难题,只有趁人不注意,去山窝里偷偷地砍伐灌木和果树,劈成柴禾堆摞在自家的院子里,不几年,原先的林子都变得稀疏不堪了,青山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荒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家乡,不仅土地分到了户,连这座“元宝山”也被人划片承包了。承包荒山的人家很负责任,在各自的承包范围内搭上了一个能遮挡风雨的简易草房子,白天抽时间去遛看几次,晚上则在草房子里过夜守护,他们为了不至于水土流失,还就地取材垒起了一道道石坝,远远看去很像大寨的梯田。
被承包的土地,由于年轻人大都去了城里打工,老年人没能力种粮食,除了在少量的土地上种够自家吃的以外,那些山窝里的土地都种上了果树,比如樱桃树、杏树、桃树、核桃树、梨树、苹果树以及木瓜树等等。
一到春天,整个山窝里处处姹紫嫣红,美不胜收,等到了收获季节,因为大部分人家都有果树,也不必担心有人偷摘,虽然也有几处庵棚,也是形同虚设,果子熟透了,足不出户,水果贩子便会开着汽车购买,轰隆隆地来,轰隆隆地去,既给农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也增添了平时寂寞村庄的勃勃生机。
为了方便周边村子里的人们到山里劳作,方便外面的人来皇藏峪一隅的山村旅游观光,除了村村通了水泥路之外,扶贫工作队和村委会,还利用国家的扶贫资金,围绕“元宝山”东侧修筑了一条玉带似的环山公路,把山这边从南到北五六个村庄连接了起来。
环山公路的里侧,正对着元宝山,还开挖了一处几亩见方的水塘,一年四季,碧波荡漾,鱼翔浅底。
如今,我老家村庄的山窝里,又恢复了我小时候所见到的繁茂杂草和郁葱的灌木丛,果树、材树遍布,鸟雀啁啾飞翔的热闹景象,无论你什么季节来到这里,都会给你一个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感觉。
这样的场景,让人不由得想起了一句震耳发聩的至理名言:“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来,一种满满的幸福感便会油然而生,久久不散地荡漾在自己的胸怀,品咂着甘之若饴的现代好日子......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老家乡村的变迁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