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大同街:承载徐州人的独特记忆

旅游 淮海e站

大同街:承载徐州人的独特记忆

大同街,这条位于市中心地段的街道,它既浸染了现代文明的气息,同时又蕴藏着过去百年岁月里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和荣光。

大同街:承载徐州人的独特记忆

1994年出版的《徐州市志》记载:大同街位于市区中部,东头向北弯至淮海东路,西接彭城路,长500米,最窄处6米,最宽处27米。

大同街:承载徐州人的独特记忆

大同街又叫东门大街,因为街东端紧靠徐州古城东门。旧时还称察院街,这是因为康熙年间,都察院驻在此处,都察院原址后来建了中山堂。

辛亥革命爆发后,一批受新思潮影响的爱国志士,怀抱实业救国的理想,纷纷来到这里兴办实体。1920年以后,在这条街上兴办实业的商人越来越多,一时间这里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成为繁华的商业区。讲解员彭思说:“徐州的美味佳肴、风味小吃也几乎全都聚集在这里,比如凌云楼、三珍斋、鲁兴等品牌,至今被人记住,之后一些私人和公营金融机构,也汇集在这条街上,盛极一时。”

大同街:承载徐州人的独特记忆

讲解员彭思在整理资料

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后,察院街改称大同街。徐州市史志学会副会长李世明说:“东门大街为了多体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东门大街改成了大同街,世界大同的意思。”

大同街:承载徐州人的独特记忆

李世明

大同街上的钟鼓楼,于1931年建造,是当时徐州最高的建筑,也是徐州市的地标式建筑。当初建楼是为了报火警,所以又称望火楼。

大同街:承载徐州人的独特记忆

讲解员彭思说:“每有火警则先打‘乱钟’,然后间隔击响。一响表明火在城北,二响表明火在城西,三响表明火在城南,四响表明火在城东。市民听到钟声后,便按钟声指示区域前去救火。”

如今,钟鼓楼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立于大同街中心,它的钟声将永远响彻在徐州人的记忆中。

年少时生活在大同街的市民祝老先生,至今还能清晰地记得当年大同街的繁华景象。他说:“小时候到老同昌转一转就能闻到茶叶的香味,老同昌对过是浴德澡堂子,旁边还有那个美芳照相馆,谁要能到那照张照片,就能给大家炫耀一下子。”

如今的大同街,因新百货大楼的开业而再次被关注起来。老同昌茶庄、广济堂药店、三珍斋……老字号的经久不衰,也提醒着市民,这里见证了徐州盛极一时的热闹。

【采制:徐州交通广播记者李珂  通讯员彭思  】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红色徐州】由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局 、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联合制作。

编辑:彭思

资料来源:徐州交通广播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大同街:承载徐州人的独特记忆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