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陈松 文/图
蓝天、白云、碧绿的湖水倒映着起伏的山峦,水禽在湖面嬉戏……牛年春节,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畔的景色让记者陶醉。
车行环湖公路,耳边不时传来鸟鸣声,咦?时值新春佳节,怎么没有鞭炮的声音?
这让刚到记者头脑中产生了一个问号。
停车、上船。猪槽船穿行在泸沽湖草海间,冬日的草海一望无边,但芦苇枯黄。记者随手摘一枝,很干、很脆。
船娘叫甲初德玛,摩梭人。与当地人一样,她家吃的是“旅游饭”。靠一艘猪槽船,甲初德玛去年收入12万多,供养起两个孩子生活读书。
“你们这里过年不放鞭炮?”记者问,
“鞭炮容易引起山火,村民都不放。”她回答。
一阵大风吹皱湖面。“你看!”顺着甲初德玛所指,记者注意到环湖山林绿黄相间,绿的是林木,黄的是枯草,山下岸边是木质结构的民居旅舍,“冬春风大,一有火星就能烧山。泸沽湖是我们的家,就靠这一草一木找钱。要是被烧了,游客就不来,村民也没钱挣。” 甲初德玛说。
从她的话语间,记者深深感受到村民对这片山水的挚爱。
甲初德玛还说,春节前,她所在的博树村支书曾格科挨家挨户提醒防火事项,“每家都收到森林防火告知书,还签订了禁火防火责任书,我们都自觉地把县里的森林草原防火禁火令贴在堂屋头。”
下船上岸。离湖稍远的进山路口,记者的车被一个卡点拦停。原来这是护林防火卡点。“请把打火机交我们暂时保管,回来还您们。”一个村民模样的人礼貌地说,又慎重地交给记者一张森林防火告知书。他叫张久安,是该镇木垮村村民,也是巡山护林员。
张久安的认真态度,让记者读出了他对这份“工作”的尽职,尽管是义务的。
“像这样的卡口,全镇有37个。” 张久安说,自己也是县上半专业打火队的队员。同时,镇上和每个村都成立了义务扑火队,“一旦有火警,可以调动250多人。”
在泸沽湖场镇上,禁火防火的标语随处可见。在此,记者查看年货售卖点,却没有一家贩卖烟花爆竹的摊点。这种令行禁止现象也让人从一个侧面感受到近年来基层治理的效果。
夜幕降临,记者走进湖边一家名为“小息片刻”的餐馆。餐馆门口,摆放的红色灭火器格外醒目。记者注意到,这样的消防器材,每家餐馆民居前都有一至二个。在此,记者偶遇自己的老熟人、泸沽湖镇纪委书记袁国正,他向记者介绍,春节期间,由镇上党政一把手组成值班工作组,每天到卡点和各村检查督查防火灭火等工作,发现问题久立即纠正。
而记者还获悉,泸沽湖镇辖区内森林草原面积多达120余万亩。去年以来,为减少火灾导致的危害,泸沽湖镇开设了长29.7公里、宽10米的防火隔离带。同时为加强火灾救援速度,沿山修了98公里可以通过皮卡车的防火通道,“一旦发生火情,能够用最快的速度赶赴救灾现场。” 袁国正说。
记者感慨,在泸沽湖,无论是村民还是干部,都把“防火经”念到了骨子里,成为一种共同的自觉行为。也是省委“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极端负责态度抓实安全风险防范各项工作”的要求部署在基层的鲜活实践。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辛丑纪事|泸沽湖的村民把“防火经”念到骨子里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