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宋】 王安石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千百年间,一直滋养着中华儿女,人们一直对他充满着好奇,孜孜不倦地追寻他的源头,找寻他的尽头。
根据《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汉代时,张骞出使西域,便顺路寻找黄河的源头。他沿着黄河行走数月,最终,竟然在黄河源头见到了织女,织女热情地接待了这位汉朝使者,并赠送张骞一机石。张骞于是带着织女所赠机石回到王城,向汉武帝汇报。民间至此有了黄河源头与天上银河相连的说法,故此,大诗人李白也就脱口而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但这毕竟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织女也只是人们心中一个美丽的梦。对于真正的黄河源头,依然是一个谜。古代也有人想要对此做一个探索,但由于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想要追求一个答案,实在是困难重重。
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黄河的源头,终于有了一些了解。这个滋养了千秋万代的黄河的源头,竟然只有碗口粗宽,而且这个源头,禁止任何人靠近,这是为什么呢?
寻找黄河源头,一段艰难的旅程
随着现代科技进步,探测仪器的更新换代,有关专家终于下定决心要彻底弄清楚黄河的源头到底在哪里。经过多次的实地考察,各式仪器的检测,最终,专家们成功地发现了黄河的源头。黄河源头位于青海境内,由古宗列曲、卡日曲、扎曲三部分组成。
其中,卡目曲这一地点最让人震惊,因为这里的水源,竟然清澈无比,完全不似我们日常所见的黄河水的样子。原来,这是因为卡目曲位于青海境内的黄河南源,主要在巴颜喀拉山的各雅山北麓,因为海拔高,所以是高原的雪山水,清澈见底,没有丝毫的污染。
而我们平常所见的黄河,是因为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土质松软,再加上受人类活动影响,土地破坏更加严重,于是导致当地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流经当地,携带大量泥沙,就逐渐变得浑浊,成了我们平常所见的“黄河”,再也没有了最初的雪山水的圣洁模样。
而且,卡目曲也不像我们平时所看到的黄河那样气势奔腾,浩浩荡荡,而是一股涓涓细流,这实在让人震惊。谁能想到,滋养了无数中华儿女,缓缓流淌了千万年的黄河,竟然最初只是一处细小的泉眼流出的水呢。
禁止游客靠近源头
当黄河源头被发现的消息一公布,立马引起了国内人民的热烈反响,人们都想去看看这个孕育了中国几千年的母亲河,最初的模样。但黄河水源却明确禁止人们随意观看,就算是专业的团队想要前去考察,也必须上交申请,待到有关部门同意以后方可进入,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这是因为黄河源头这里的地势十分险要。虽然黄河源泉只有碗口粗细,但周围的土地含水量明显高于一般的平原地区,土质疏松,极易发生危险。为了保护黄河源头,避免污染,专家还没有运用专业仪器探测地下结构,所以如果贸然前去,很有可能会发生危险。而且,黄河源头位于原始生态保护区,没有经过开发,可能会有野兽出没,为了大众安全,于是禁止贸然前去。
其次,便是为了保护黄河源头。众所周知,黄河在中下游地区污染十分严重,长年累月的水土流失,使得黄河成为了一条浑浊不堪的河流。而这处源头,只有碗口大小,水源是冰雪融水,清澈见底,如果向公众开放,很有可能会遭受到严重的污染,甚至导致黄河源头断流。如此可怕的后果,没有人能够担责,所以必须将黄河源头进行严格保护。
结语
黄河滋养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守护着中华文明的圣火不熄,让中华文明永存。因为黄河,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源远流长,没有消亡的文明古国。投桃报李,我们也应该并肩携手,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让黄河永远地流淌在中华大地,继续滋养我们的后代。黄河不息,民族不息。
参考文献:
《荆楚岁时记》
《全唐诗》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黄河源头被发现,只有碗口粗宽,为何要禁止任何人靠近?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