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提到:“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场大雨来得非常突然,同行的这个人都被雨淋得像个落汤鸡一样,显得很狼狈,但是自己却不觉得”。大家会发现,“狼狈这”两个字放在一起,那么就会衬托出一个人的处境比较难看。
但是如果是“狼狈为奸”4个字放在一起就会发现这是一个贬义词,形容对方的行为不轨,有狡猾奸诈的嫌疑。大家都知道狼为何物,现在社会中也很推崇“狼性文化”。但是相对比狼的知名度好像“狈”被提到的概率要少得多,那么“狈”到底为何物呢?
根据2018年百度百科“狈”这个动物时,大家会发现“狈”这个动物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一种实在性动物。而是生活与传说中也就是大家所想象出来的一种形象,在中国古代时期“狈”出现的概率很高。
而人们一提到“狈”的时候必定要提到狼,因为在传说中“狈”的前肢不发达并且很短,需要将前半部分身体搭载另一个同伴的身上,而这个同伴不是“狈”,而是狼。可是在百度百科中明确指出,这个帮助“狈”行动的动物并不是狼,而是犬。
因为犬比较听话,狼的独立自主性比较强,不需要“狈”的指挥,所以“狈”和狗搭配在一起,才能够相得益彰。我国即便是在现代生活中也依然不缺乏“狈”的故事,相传在1953年我国地质勘探队,当年在长白山等地就发现了一只长相很像“狈”的动物。
这只“狈”出行时,身边也会有一大批狼,并且这只“狈”给人留下的印象,就像是整个狼群中的指挥者,所有狼群的行动和目的都由这只“狈”来做主。无独有偶,在1953年山西等地人们也在村庄里发现了一只“狈”。
这只“狈”的体型非常庞大,但是前肢却很短小。由于当时人们开了汽车并且鸣笛吓走了很多狼,只是身形比较庞大的“狈”,就被留在了原地。而当时人们也将这只“狈”捕获,并且剥了皮,拿到市场中去卖了。
所以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来看后面两个传闻,要么就是人们凭空捏造,油添加醋的不实传闻,要么就是人们空想出来的虚构桥段。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俗话说:狼狈为奸,狼大家都知道,可狈又是啥动物?说出来你别不信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