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受控热核聚变无疑成为了未来能源的希望之光。作为清洁能源,核能不仅清洁环保,其可释放的能量比传统化石能源还要大几百万倍。中国核聚变研究走到哪一步了?为什么核聚变装置被称为“人造太阳”?核聚变装置研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点,科学家们又如何克服?
9月18日,“走近科研团队,感受科技魅力”线上直播活动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果壳、“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协办,并得到北京广播电视台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共同支持。活动邀请了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博士科普团团长,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中心、世界百强名校比利时根特大学双博士王天博,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助理、乐山基地党委书记,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柯崎,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博士科普团明星宣讲员郑雪。他们分别从自己的工作领域,为观众分享了人造太阳方面的知识。
什么是人造太阳?
核聚变研究装置之所以被称为“人造太阳”,是因为太阳本身就是一座规模庞大的核聚变反应堆,而可控核聚变能源产生能量的原理与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是一样的,因此也被人们称之为“人造太阳”。所以“人造太阳”是利用核聚变的原理在我们地面上建造的一座核聚变反应装置。
那什么是核聚变,它又和核裂变有什么区别呢?
核聚变是两颗较小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产生的核反应,而核裂变是由一颗较大的原子核分裂而产生的核反应。
大家知道世间万物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元素组成的,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总结了当时人类所认识到的所有元素,按照其中的原子序数制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然而每一种元素的稳定性是不一样的,其中最稳定的原子序数为26,也就是熟知的铁元素。其中比铁元素原子序数小的元素原子核有相互聚合的趋势,而比铁元素原子序数大的元素原子核有分裂的趋势,这两种反应都符合势能向更低的方向演化,并且损失掉了一部分质量的特征,因此都可以释放出巨大的原子能量。这个能量有多么巨大呢?这位爱吐舌头的老先生爱因斯坦告诉了我们,E=mC2。其中C是光速,一点点的质量亏损所转化的能量都大的惊人。
图 |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所
可以看出,与核裂变相比,核聚变反应所产生的核子平均质量亏损更多,也就意味着,同样多质量的核反应物中,核聚变反应所产生的能量比核聚变更多,燃料所蕴含的能量密度也更高。如果可以将如此巨大的能量和平并且合理地利用起来,将会是一件多么吸引人的事情啊。然而,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核能可控利用方式只有核裂变一种方式,也就是说大家所见所闻的核电站都是以核裂变的原理建立起来的。
为什么核聚变的能源在地球上取之不竭?
一种能源之所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因为它的燃料储量十分丰富,核聚变能源所需要的主要原料包括氘、氚和锂,都是可以从海水中获取的,而地球表面70%以上的面积是海水覆盖的。据估算,以人类目前每年能源消耗需求来看,海水中的核聚变燃料可以供人类使用70万年。
作者:王天博、柯崎、郑雪
编辑:范可鑫、刘天昊、小米、皓铭
排版:凝音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欢迎填写调查问卷,支持我们
“科普中国”公众满意度调查问卷 ▲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人造太阳的前世今生|科研团队联合行动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