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大章鱼”
在纳米比亚地区,生活着一种非常珍稀的植物:千岁兰,千岁兰属于世界温室三大珍稀植物之一,它的珍稀之处在于它数量非常稀少,又是远古时期留下来的一种活化石,并且它们的寿命非常长,根据碳14测定,最长寿的千岁兰已经活了大约2000年,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植物之一,也是最珍贵的植物品种之一。
千岁兰生活在降水量超级少的纳米比亚地区,虽然这里临近海洋,但这里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统治。副热带高压统治下的天气为晴朗少云,所以当地年均300天为晴天,阴雨天气非常罕见,以至于这里年均降水量在270毫米,而且70%的降雨集中到11月以及来年3年。
降雨较少,再加上降雨季节分布不均,使得这里形成沙漠,当地的植被也是以耐旱、耐贫瘠的植物为主,千岁兰就是其中之一。
千岁兰生活的地方虽然干燥少雨,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水分,由于当地靠近海洋,海洋蒸发的水汽有一部分能够形成浓雾,只有演化出能吸收浓雾里的水分的植物才能够在当地生存下去,千岁兰显然就满足了这一点,千岁兰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这些气孔会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而且它们的根系非常发达,能够深入到地下10米左右寻找水源,正是凭借着这项本领,当地有不少千岁兰已经在当地生存了上千年之久,并且还能够继续存活下去。
多说一句,千岁兰无法在我国沙漠中存活,这是因为非洲沙漠终年炎热,而我国沙漠则年温差较大。
千岁兰最大的特点就是终生只有两片叶子,而且这两片叶子永远不会脱落,会一直保持生长。千岁兰的叶子并不是向上生长,而是向两边蔓延,这样可以保持自己根部位置气温较低,同时也可以防止根部位置的水汽蒸腾。
千岁兰的叶子虽然终生不会脱落,但在生长过程中,叶子的前端会逐渐干枯,但是基部的叶子永远都在保持生长。
虽然千岁兰只有两片叶子,但是在风力的撕扯之下,千岁兰的叶子会被撕成许多小条,像是翻滚的大章鱼。以至于它们又被称为“沙漠章鱼”。
千岁兰
千岁兰属于裸子植物,相比于被子植物而言,裸子植物有些像前朝遗民。比如:被子植物已经演化出雌雄同株,而大多数裸子植物依旧属于雌雄异株,千岁兰就是如此,尽管从外表上看雌株和雄株的区别不大,但是雌株有较大的雌球果,而雄株有雄花,主要依靠风力以及昆虫传播花粉。
一般一株千岁兰可以结出10000粒种子,但是这些种子的存活率非常低。这是因为当地的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不过一旦千岁兰在当地扎根,就可以存活上千年以上。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对千岁兰的叶子保持终生生长的能力保持好奇。我们知道,生命的活动离不开细胞增殖,而细胞增殖的次数其实是有限的,以人类为例,人类的染色体两端有一个作用类似于“帽子”一样的物质:端粒,端粒不控制基因,但是端粒会保护染色体内部的基因稳定。
然而,端粒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端粒无法自我复制,细胞每分裂一次它们的长度就会缩短一半,当端粒的长度无法维持分裂时,该细胞就会走向死亡,或者是癌化,正是因为如此,人类才有极限寿命。
然而千岁兰的基部有一个生长带,生长带拥有很强的分化能力,能够不断分化新的叶片组织,就像是老鼠的牙齿一样。正是凭借这个能力,千岁兰才能生存千年之久。至于它们的细胞为什么能持续的分化,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资料。
总结
数量少,寿命长,使得千岁兰成为当地的著名景点。不过它们更为珍稀的地方在于,它刚好处于裸子植物演化成被子植物的过渡环节,极具学术价值,因此许多植物园都会引进千岁兰,在我国北京植物园中就有一棵千岁兰。
只不过千岁兰虽然能忍耐沙漠贫瘠的环境,但它们也有致命缺陷,那就是一旦主根受伤,千岁兰将会非常容易死亡。而且千岁兰的根系直立性强,人工栽培比较困难,这也是它们没有摆脱濒危的原因之一。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非洲沙漠里的“大章鱼”,寿命长达千年,却无法在我国沙漠存活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