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mu丨文
事情起因于几天前,百度“晶体化学吧”的一个帖子。
有个叫“阿拉纳克本尊”的楼主发帖吐槽,自己每天换一盆溶液,好不容易把硫酸铜晶体养这么大,今天换水的时候拿出来把玩了一下,就开裂了。
(脑子里响起了“矿物储量不足”、“矿物储量不足”)
晶体化学吧不是什么热门贴吧,这篇帖子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日常吐槽。然而贴吧奇怪的推送机制,却把一则日常吐槽帖推上了首页,吸引了不少人围观。
楼主ID“阿拉纳克本尊”,配上和晶体矿一个颜色的硫酸铜晶体莫名的喜感。不少人看完表示“惊了”,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炼铜”吗?
当天夜里“晶体化学吧”就新增了将近1000的关注,吓得吧主赶紧出来发了篇新人公告,科普一些成为结晶魔法师之前的注意事项。
“结晶”的原理应该在初中的化学里学过。高中化学还会学到“蒸发结晶”、“冷却结晶”,利用溶液的不同溶解度来提纯。
实在不懂的话可以想象下,那种形状很规律的冰糖,其实就是白砂糖提纯后结成的蔗糖单晶体。
人们对于好看的“石头”总是充满了莫名的执着,星际争霸的指挥官不断唠叨着“矿物储量不足”,手游里各种五颜六色的氪金石头又把你钱包掏空。
晶体化学吧聚集了不少资深“炼铜”魔法师,置顶帖里也有许多注意事项,还介绍了常见的制备晶体的方法。
首先结晶的原理并不难理解,就是利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热的饱和溶液冷却/溶液水分常温蒸发后,导致溶液过饱和,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
(加速并放大多倍后的结晶过程)
网上卖的所谓“预报天气”的风暴瓶,就是利用了类似的原理,看着非常高端,其实原理并没有那么玄学。
想要养晶体,我们要准备一些饱和溶液,这里通常会用到“大饼法”。
——烧杯中加超过一定量常温溶解度的原料后,加热完全溶解,然后静置冷却至室温,会析出一层大饼,此时上层的清液就是需要的饱和溶液。保存在烧杯中贴上标签,通常可以使用很长时间。
(底部会留下一层不需要的结晶“大饼”,不能直接用作晶核)
然后制取晶核。
——将常温饱和溶液过滤到结晶皿中并加入少量水后常温蒸发一段时间后,取完整的、尽可能大的、好看的单晶作为晶核。相当于“种子”。
再用晶核培养晶体。
——将准备的常温饱和溶液过滤到烧杯或者结晶皿中,并加入少量水,放入晶核(经常会用线吊着)。随着溶液的常温蒸发,新析出的物质会吸附在晶核表面,晶体就会会慢慢长大。
为了晶体结构稳定(品相好看),这个过程经常好几周的时间,期间不断加新的饱和溶液,需要不小耐心。
(晶体会慢慢变大)
家里养晶体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注意事项。
晶体化学属于自然科学,很多溶剂都存在毒性。实验安全问题无小事,更需要严格的防护措施。“炼铜”时手套是必不可少的,必要时需要护目镜,更不能直接去用手触摸晶体。
不容易风化的晶体在保存时,可以直接放在自封袋里,易风化的晶体要涂上透明指甲油、清漆,或者隔绝在石蜡油、水晶滴胶里面。
(铁氰化钾结晶,有点像钢炼里的贤者之石。但它会见光分解,不能加酸,
不然生成的氰气和氰化钾属于剧毒物,一不小心就能让人驾鹤归去)
至于很多人调侃的“炼铜”,其实是因为实验室里的硫酸铜比较常见,生活生产中也经常会用到,所以很多新手都会拿来练手。
无水硫酸铜CuSO4是白色的,易吸水变成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这种透明蓝色的板状结晶非常好看,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
也经常会有人将热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让晶体会附在泡在水里的纸玫瑰上,最后变成很漂亮的蓝色“结晶玫瑰”。
至于有人因为保存晶体,结果进了滴胶的大坑,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一路翻了几页晶体化学吧的贴子,我还是有些感慨。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百度贴吧虽然没落了,但这里依旧是许多小众爱好圈子的聚集地,你总能在角落里发掘出各种各样的奇妙东西。
参考资料:
晶体化学吧贴子
油管视频 DIY Crystal at Home
-END-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这群晶体魔法师在贴吧里研究“炼铜”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