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长不看版
团雾是秋冬季多发于高速公路附近的小型天气系统,是水平尺度仅有数百米乃至数十米的雾气团,气象学归类为“辐射雾”(这里的辐射是指热辐射,跟危险的核辐射完全无关)。其往往形成于夜间或清晨的无风环境,形成时间很短而且范围太小,往往难以精细预报。团雾外部通常天气晴朗,而内部能见度却突然下降到非常低,只有十几米甚至几米,因此会给高速公路行车带来极大威胁,近年来已经造成多起连环交通事故。
铜川事故现场
2020年11月24日早7时许,陕西省铜川市境内包茂高速关庄沟大桥路段发生了惨烈的连环交通事故,43车连环相撞,其中十余辆车起火,导致4人死亡、6人受伤;仅仅过去两天,延安市又发生类似交通事故,16车相撞,2人坠桥,所幸无人遇难。事故发生时,都出现了一种叫“团雾”的天气现象,导致道路能见度突然变低,司机因处置不当紧急刹车导致连环追尾。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的不断铺开,高速路上的车也越来越多,相关交通事故发生频率也有逐年上升趋势。
那么“团雾”是怎么突然形成的呢?本文将简单介绍雾的不同类别与形成原因。
FOG
雾
雾是秋冬季常见的天气现象。雾与雾霾两者形成的环境条件其实是类似的,都是晴朗无风、大气出现逆温层的情形。只是雾里的污染物浓度一般比较低,水汽含量则要高一些,因此通常呈现出如牛奶稀释后的白色,而不是雾霾那样泛黄、泛灰的颜色。
雾的符号和预警
为什么雾在秋冬季多发呢?因为秋冬季气温更低,空气中的水汽更容易凝结,并且由于夜晚时间更长,地表向外发出热辐射的时间也更长,更容易出现“逆温”现象。所谓逆温,就是指近地面的大气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情形。对流层气温通常是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的,因此称这种反常情况为逆温。
逆温示意图
由于夜间地面会不断地向外释放红外线(也就是所谓的“热辐射”,人体也会不断放出红外热辐射,本质上太阳光也是一种热辐射)而降温,而大气层本身则被这些红外线略有加热,气温甚至比地面温度还高,这就形成了逆温。在逆温的情形下,“对流层”的“对流”活动就无法展开,因为热空气密度比冷空气低,容易向上跑,现在热空气本来就在上面,自然不会再上下运动了,这样一来逆温层就会非常稳定,几乎没有垂直方向上的流动。于是地表蒸发进入大气层的水汽随着地面不断冷却,又逐渐凝结为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雾。
雾的分类
“辐射雾”特指因为地面辐射冷却而出现在凌晨的雾,因为通常出现在晴朗的夜间到凌晨,其通常也预示着第二天天气晴好。
辐射雾概念图,来自网络
与之相对的“平流雾”则是由于暖湿气流在比较缓和的水平风的带动下,接触到冷气团而凝结成的雾。
此外也有“地形雾”“蒸发雾”等特定条件下出现的雾,其本质上也是在稳定逆温环境中由大量水汽凝结形成的。
总结一下,“雾”形成的几个要素:气温较低(因此多发于秋末至春初的时间),近地面出现逆温层且水平风力小,有足量的水汽。由于雾多数形成于凌晨,待太阳升起后地表温度回升,逆温层被破坏,就会逐渐消散,持续时间通常在1到6个小时不等。从广义角度来说,“雾”可以归类为云的一种,只是在地表附近形成,与人类生活更近罢了。如果到了一些山峰的顶部,山上的“雾”从地面上看就是云。
能见度/Visibility/
为了描述雾的浓度,需要引入“能见度”这个概念。能见度是人眼分辨黑色(暗)与白色(明)物体的极限距离,晴朗天气的能见度大于10公里。雾按照能见度分级可以分为轻雾(1到10公里)、雾、大雾(小于500米)、浓雾(小于200米)、强浓雾(小于50米)。
高速杀手:团雾
实际上这个名词是专为高速公路打造的。它本质上属于辐射雾,主要特点是形成速度快,尺度又很小,只有几百米乃至数十米。而它的形成也与高速公路本身有关,可以说是人类活动导致的一种特殊天气现象。
高速公路大多穿越的是人烟稀少的地带,路面通常是黑色的沥青。白天,黑色的路面吸热能力比附近的植物或者土地更强,温度会更高;但是到了晴朗夜晚,黑色的路面因为温度偏高,发出热辐射的能力也因此更强,温度下降更为剧烈,高速公路上方的大气层也就比附近其他地方更容易出现逆温现象。到了秋冬季节,凌晨气温往往是每天最低的气温,此时的逆温层也最厚,只要湿度足够大,就更容易催生出雾气团。且因为高速公路宽度有限,这种催生出来的雾气团也就比一般的雾气团更小、更浓。多数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团雾都属于强浓雾。
团雾(来源:蚌埠论坛)
一旦出现团雾,道路上的能见度就会急剧下降。因为雾通常形成于晴朗夜晚,也就是说大部分地方其实是晴朗且能见度很高的,视野很清楚,此时突然冲入一团雾中,能见度急剧下降到只有几十米甚至十几米,不少司机就容易手足无措,急踩刹车,引发追尾事故。根据@中国天气网 统计,我国湖南、四川的团雾多发路段最多,团雾最常出现的情形是低洼地带、河湖附近和雨后山区。
据统计,年均发生10次以上团雾的高速路段中,位于湖南和四川的最多,超过百条。湖北、福建、山东、山西也比较多,总的来说,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更需警惕团雾。(援引自中国天气网)
请注意安全驾驶!!!
我国驾驶考试科目一中就特别强调了雨雾天行车的安全规范。除了降低车速以外,对车灯的合理运用,保持车距,避免紧急制动等常识都是每个司机需要牢记在心的。雾灯就是专门设计出来应对雨雾条件行车的车载灯光。其中前雾灯一般是白色、黄色灯,用来透射观察行车前方路线;后雾灯则通常用红色灯,用来提示后方车辆注意避让。
汽车尾部灯示意图
此外,也需要多多关注路况信息如天气等,尽量避免在危险天气上路行驶。切记: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1
完
1
参考资料及图片来源:
盛裴轩《大气物理学》
央视新闻
中国天气网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撰稿:张昱衡
美编:麦李婷
来源:石头科普工作室
编辑:tzy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揭秘“高速杀手”——团雾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