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还好遇见,听闻并不是永别”

科学 湖北新闻

" 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 "。

年初,一篇论文宣布长江白鲟已灭绝,让很多人心痛。年末,却传来一个好消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在长江宜昌江段发现了一尾鳤(guǎn)。这是科研人员继2017 年在洪湖江段发现一尾鳤后,再次发现鳤。

“还好遇见,听闻并不是永别”

△长江宜昌江段发现的鳤

这是怎么样一个 " 神秘物种 "?为何如今很难见到?记者采访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和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相关专家。

三年来首次被发现,重量约 437 克

" 发现它还是比较偶然的,当时我们在开展中华鲟自然繁殖监测调查,下网捕捞食卵鱼类。刚好这一尾鳤被抓到网里,捕捞上来了。"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学科组的专家告诉记者,它体长 377 毫米,重达 437 克。

据专家介绍,这种名叫 " 鳤 " 的鱼,俗称刁子、麦秆刁等,曾广泛分布于长江及其以南的江河湖泊中。

因肉质鲜美,鳤鱼曾经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

" 不过,现在在长江里面已经很少很少能够看到它了。" 专家表示,这是长江所继 2017 年 6 月在洪湖江段发现 1 尾鳤后,3 年来首次在长江中发现。" 再往前追溯的话,大概有 25 年了。1995 年,我们所的科研人员曾在三湖连江里采到过鳤。"

鳤鱼和鳡鱼的区别,千万别弄混!

一些钓友看完新闻中鳤鱼的图片,可能会感到困惑:这不就是南方常钓的鳡鱼吗?不过细看看,它们之间又有点不同,请注意这些区别,免得“误伤”省级重点保护鱼类。

“还好遇见,听闻并不是永别”

:它们同样体细长似筒状,嘴无须。

:鳤鱼头小呈锥状。鳡鱼头尖长,呈喙状。

:鳤鱼口较小,口裂平直。鳡鱼口大,下颌前端正中有一坚硬突起与上颌凹陷处相嵌合。同样下咽齿3行,齿末端呈钩状。

:鳤鱼背鳍无硬刺,起点与腹鳍相对。鳡鱼背鳍较小,起点位于腹鳍之后。

“还好遇见,听闻并不是永别”

图为鳡鱼

:鳤鱼背呈蓝绿色,体侧正中上方有一条浅黄绿色的纵带,偶鳍和臀鳍桔黄色,尾鳍灰黑色。鳡鱼体背灰褐色,背鳍、尾鳍深灰色,颊部及其它各鳍淡黄色。

:两者都为肉食性掠食鱼类。鳤鱼个体较小,以0.5至1公斤为主,最大才可达10公斤,性情较温和。鳡鱼个体较大,可长至几十公斤,性格较凶猛。

表明鳤鱼种群数量开始逐渐恢复

“还好遇见,听闻并不是永别”

鳤鱼的一生如候鸟般奔波。它们是江湖洄游性鱼类,在海中以无脊椎动物为食物,也捕食一些小型鱼类。成鱼最早 3 岁达到性成熟,每年 5 — 6 月,成熟个体溯江而上,到干流急流中繁殖。每年 7-9 月,进入沿江湖泊育肥。

" 江湖阻隔之后,很多鱼都进不到湖里了,湖中鳤鱼濒临灭绝。再加上过度捕捞、栖息地生境退化等原因,鳤在多个历史分布区绝迹,先后被湖北、湖南等地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专家说,近年来,鳤鱼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2017 年发现一尾鳤鱼,2020 年又发现一尾,这让科研人员们既惊讶又激动。" 虽然数量可能很少,但至少表明鳤鱼还有种群在。失踪二十多年,2017 年被发现一尾,隔了三年又被发现一尾,出现的时间间隔开始缩短了,标志着鳤鱼种群开始逐渐恢复了。"

那么目前,长江流域总共有多少尾鳤鱼?记者了解到,由于样本实在太少,科研人员们没有进行估算。

作为长江十年禁渔的首倡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曾说,希望十年后还能看到长江的400余种鱼,中华鲟、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这,也是所有人的梦想。为了不让长江白鲟的今天,成为鳤鱼的明天,无数人一直在努力……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还好遇见,听闻并不是永别”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