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天问一号1:1着陆平台和火星车正式对外发布,长征5号运载火箭将搭载中国首次自主研发的火星探测器,于近期正式开启火星探测任务。作为我国行星探测阶段的首次任务,此次发射将开启我国深空探测领域全新的里程碑。
火星,这颗离地球最近的太阳系行星,一直被人们认为曾经拥有类似地球的同等环境,也被给予未来人类星际移民的厚望。人类对火星的观测历史尽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但火星的探索任务是近60年才开始的。
1962年11月,前苏联发射了“火星1号”探测器,正式开始了人类的火星之旅。此后,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欧洲等国家相继发射了约40颗火星探测器,但60%均以失败告终。因此,火星也有了“航天器墓地”的称呼。
中国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其实并非如今的“天问一号“。2011年11月9日,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搭载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升空,准备在进入高度800-80000公里、倾角0-5度的近火星赤道大椭圆轨道分离,开启各自的探索之旅。
不幸的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未能按计划进行变轨,“萤火一号“也再没有挽回的余地,此次的火星计划就此夭折。首次影响,我国宣布在未来两年内,不会再有新的动作,火星探测任务就此沉寂。
“天问一号“作为我国从研发到发射,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自被公布之日起就广受关注。不过,在我们预计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的发射时间,全球也迎来了火星探索的旺季。
阿联酋史上首个火星探测器“希望号“已于7月20日成功发射升空,美国的”毅力号”也计划在该时段内择机发射。2020年被网友戏称为“火星年”,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今年的火星如此之火,各国扎堆火星的背后又有怎样的考虑?
相比较地月之间的距离,火星与地球的距离确实远了不少,就是最近的时候也要5500万公里,最远则超过4亿公里。因此就需要人类探测器发射时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按照火星和地球的公转周期,平均每两年左右会迎来一次相遇。
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发射,省时省力又省钱。而今年的7月至8月正是火星探测的“窗口期“,如果赶不上,可能就要等到2022年了。欧空局与俄罗斯航天局合作研发的火星探测器就是因疫情原因被推迟到那时发射了。
尽管飞行距离已经缩短,但探测器仍然要经历漫长的旅行才能到达火星轨道。火星探测器往往需要沿着地球与火星之间的霍曼转移轨道,经过两次引擎推进,实现地球与火星轨道的变换,才能真正投入火星的怀抱。
除了技术上的原因,各国在太空领域的竞争其实也在暗自较劲。火星作为太阳系中唯一和地球相似的行星,自然是各国争相研究的对象。谁能揭秘火星,不仅代表着其航天相关领域的成熟,更可能会实现较早的经济价值。
因此,即使火星探测难度非常之大,各国都在纷纷布局。包括在民营航天领域,热度也是居高不下。中国作为一个世界航天领域的后起国家,我们也希望能够在行星探测以及深空探索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火星之旅道阻且长,我们还是静候佳音吧!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天问一号”发射在即,为何各国近期都扎堆火星?事情并不简单!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