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王代强
12月8日,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宣布,兽类学分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研究团队经过长达十年的野外观察发现:秦岭野生大熊猫对遇到的新鲜马粪情有独钟,它们会产生嗅闻马粪、在马粪上打滚、用脸颊在马粪上磨蹭、并将粪便涂抹在全身等一系列有趣的行为。
进一步的研究揭示,这些行为的目的之一竟是为了御寒。相关研究成果于12月7日以“Why Wild Giant Pandas Frequently Roll in Horse Manure”为题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魏辅文院士团队研究人员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三官庙保护站布设红外相机监测大熊猫滚马粪行为,记录并科学描述这一行为过程,并将其定义为“HMR行为(Horse manure rolling)”。
野生大熊猫“HMR”行为
研究表明,“HMR行为”与马粪的新鲜程度相关,两周以内的马粪都对大熊猫有吸引力,通过GC-MS化学分析比较新鲜和两周后马粪的化学物质发现,BCP(β-石竹烯)和BCPO(石竹烯氧化物)等化合物在二者中含量差异显著,可能是诱导大熊猫“HMR行为”的关键化合物。
单反相机(上)和红外相机(下)拍摄野生大熊猫“HMR”行为
喷洒BCP/BCPO的草垛引起圈养大熊猫(北京动物园)类似“HMR”行为
低温(4℃)条件下涂抹BCP/BCPO的小鼠表现出不聚群行为(右)和对照组的聚群行为(左)
研究人员进一步将这些化合物在北京动物园进行验证,通过在干草垛上喷洒这两种物质的标准品的稀释溶液,北京动物园大熊猫也产生这一类似行为,进一步证实了这两种关键物质的重要性。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几乎所有的“HMR行为”事件都是在-5℃到15℃的环境温度下记录的,结合当地气象数据研究发现这一行为的发生概率与冬季环境温度降低呈正相关,结果表明“HMR行为”是一个温度诱导事件。
为进一步揭示“HMR行为”与温度之间关系,魏辅文院士团队和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赖仞研究员团队研究人员合作利用电生理技术在分子细胞水平研究发现BCP和BCPO能够抑制大熊猫“gpTRPM8”受体的冷激活和薄荷醇激活。
TRPM8作为动物皮肤表面的重要冷觉感受器被抑制,在一定时间内会钝化动物对外界寒冷的感应。通过在模式动物大、小鼠的实验表明,涂抹BCP或BCPO可以增强小鼠对冷的耐受能力,在寒冷条件下不需聚群取暖,同时注射Icilin和BCPO能抑制Icilin(一种TRPM8的激动剂)诱导的大鼠颤抖行为和小鼠跳跃行为,明显增强大、小鼠对寒冷的抵抗力。
至此,研究证实了大熊猫在寒冷的冬季通过“HMR行为”将马粪涂抹全身有辅助御寒的效果。当然,大熊猫如何感知到这些物质以及这种行为发生是否还有其它分子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揭示。(图片及视频来源:“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秦岭野生大熊猫为何喜欢滚马粪?为了御寒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