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羡慕名人的鲜花和掌声,也会想去发现,他们在背后所做的努力,和付出的汗水。但名人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也在跟普通人一样,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一步一个脚印这样走过来。
即便是内向如郁达夫,在小的时候,也是有让母亲头疼,甚至举着菜刀让他下跪的事情。
一、家有严母,用刀教子
生活的拮据,并没有息了母亲让他们读书识字的决心,哪怕是再苦再累。
别人家的孩子,到了年龄进私塾,是顺其自然的事情,而郁达夫进私塾,则是母亲下了很大的决心,又费了多番周折,才将他送进私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家里穷,拿不出他上私塾的钱来。
在郁达夫的成长中,母亲一直都是强势的。
因为父亲的离世,母亲不得不担负起养家的重担。但在这动荡不安的特殊时代,母亲一人当爹又当妈,想办法养活他们兄弟三人,无暇顾及其他,犯了错,打、骂甚至是吓唬都是常事。
一次,郁达夫的二哥郁浩,在私塾读书时逃学,并让郁达夫帮忙隐瞒。
这件事,不知怎么就被他们的母亲发现了。
但郁达夫并不知道,还是在放学后,牵着二哥的手回家去了。那时的郁达夫刚进私塾,而二哥郁浩,却马上就要从私塾毕业了。
刚进家门,他们的母亲便冲过来一把揪住二哥,硬生生给拽到了厨房,让他跪在地上。郁达夫见此,也只能忐忑不安的跟了过去。
厨房里,母亲一手揪着跪在地上的二哥,另一只手拿着把菜刀,在案板上剁的咚咚的响。
郁达夫害怕,刚想往后缩缩,却正好被转头看他的母亲发现。母亲非常生气,道:
“达夫跪下,包庇不告者同罪。”
这件事情之后,郁达夫兄弟再也不敢逃学了,因为他们知道母亲的不容易,更不敢知情不报了,因为,母亲会以同罪论处。
二、艰难求学路
在郁达夫的童年里,基本上是没有快乐的。
在他八九岁的时候,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被母亲送到了外地求学。
后来,郁达夫曾在书上写道;“只有孤儿寡妇的人家,受邻居亲戚们的欺凌,总是免不了的;凡是我们家里的田地被盗卖了,堆在乡下的租谷等被窃去了,或祖坟山的坟树被砍了的时候,母亲去争夺不转来,最后的出气,就只是在父亲像前的一场痛哭”。
因为父亲的早逝,郁达夫小时候经常挨饿,导致营养不良,长得比一般人瘦小,经常受别人欺负,就是小朋友也不愿意跟他玩。小时候的他,很孤单,也很胆小、很内向。
读完私塾,郁达夫便进了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洋学堂”,那是由书塾改制而来的。
他的母亲,费力筹集了几块大洋,才将他送进学堂。
那个“洋学堂”名声显赫,来上学的学子,也多是有权有势的人家。在一众华衣美服中,穿着粗布褂子、面黄肌瘦的郁达夫,就显得有些怪异,格格不入。
郁达夫母亲,为了给他买一双上学穿的皮鞋。她在楼上翻找了半天,才抱着一大堆的衣服下来。郁达夫知道,那是送去当铺的。
他心酸大哭,抱着母亲喊:
“娘,娘,我不要皮鞋了,我不穿皮鞋了,您不要去吧!”
此后,郁达夫再没有穿过新衣裳去学堂,但他牢牢记住了,母亲曾因为哥哥逃学,而拿菜刀说教的事情。因此,别看他的身高和年龄,一直是同年级里最矮小的,但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甚至在学堂读书时,还连跳两级。
三、自古寒门出才子
郁达夫曾说自己是:
“一出生结构并不很好而尚未完成的悲剧。”
郁达夫的童年无疑是不幸的。父亲在37岁时,因劳累过度去世。而他生于光绪二十二年,父亲去世时他才3岁。
所以,郁达夫很早就知道,母亲的养育家庭、供养他们兄弟三人真的很不容易。母亲的艰难,他从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母亲为养他们这个家,为了养育他们,为让他们上上等的学堂,付出太多太多,不足50的年纪,头发都有些花白,背也微微有些驼了。
为了供养他们兄弟上学,每年过年的时候,别人家里都是燃放着烟花爆竹,团圆热闹喜庆的,只有他们家,冷冷清清。
每次,他都会坐在门口旁的墩子上,等着母亲回来,因为,越是到过年,越是要还钱的时候,而母亲要到他们欠款、欠粮食的人家,祈求他们再宽限些时日。
成年之后的郁达夫,以母亲“用刀教子”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童年饥寒交迫,和母亲顶着极大压力,也要供他们读书求学的经历,使他无时无刻不想着报答母亲,报答这份养育之恩的万一。
所以,郁达夫才敢剖开自己的内心,慢慢解读,创造出一部又一部打动人心的作品。他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二十多部小说集散文集,在文学创作上,更是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第一人。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二哥逃学,郁达夫为他打掩护,结果母亲举着菜刀要两人下跪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