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夏天,最火网剧莫过于《隐秘的角落》
不少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又嫌看剧不够“黑暗”
便找来原著《坏小孩》细读
看完原著后
不少网友不仅跪倒紫金陈逻辑了
更惊诧于其文笔:
“明明是个这么会讲故事的人,
怎么文笔这么差?”
作者本人见此则一脸委屈
暂且不评这比喻好坏
事实上,除了紫金陈
很多作家在写作时
都会用一些另类比喻来辅助理解
今天,文字君就来带你看看
那些文学作品中的奇怪比喻
▼
众所周知,“比喻”由两部分构成
本体+喻体
用人们相对熟悉的喻体
去辅助理解陌生的本体
或将本体描述得更加生动形象
所以,对作家们来说
要想写出一个精彩的比喻句
还是得在喻体上下功夫
喻体选的好不好
也能间接体现出作者水平如何
有些作家是脑洞型选手
擅长选择那些奇奇怪怪的喻体
明明本体和喻体之间
差了个十万八千里
但仔细咂摸一下又觉得是那味儿
不禁开始佩服起作者神奇的idea
心事重重的奥德赛辗转反侧,苦思难眠,像一条翻烤的大香肠。
——《奥德赛》
作为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荷马史诗》中的这个描写
可谓相当接地气
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的奥德赛
比喻成翻烤的大香肠
一面烤焦了换另一面
这描写是不是有急躁感了?
同样接地气的还有下边这个描述
小巧的鹅蛋脸
像尺子画出来一般笔直的鼻梁
怎么想都是一个美女形象
然而作者的联想却是——
奥特曼???
那是我第一次认真看她。在那之前,她给我的印象只有戴眼镜这一点。她三十一岁,但在我看来要年轻一些,鹅蛋脸小巧精致,鼻梁像用尺子画出来一般笔直。这样一张脸再戴上眼镜,不禁让我联想到奥特曼。
——东野圭吾《黎明之街》
文字君有98%的把握
东野圭吾是个铁打的直男
文学作品中
对女性身材的描述向来不少
但要说描述的最生动形象的
还得看接下来这二位
《围城》中的鲍小姐
是个火辣性感、极具魅力的女性
平时穿衣风格大胆暴露
于是,在钱锺书笔下
她就变成了“熟食铺子”和“局部的真理”
有人叫她“熟食铺子”(charcuterie),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围城》
至于叫这代号的原因
作者也写的清清楚楚的
细细咂摸,相当牙尖齿利
《月亮与六便士》
被称为全世界文艺青年的圣经
毛姆在书中关于女性的描述
也同样经典
......她的胳臂象两条粗羊腿,乳房象两颗大圆白菜,一张胖脸满是肥肉,给人以浑身赤裸、很不雅观的感觉。脸蛋下面是一重又一重的肉下巴(我说不上她有几重下巴),嘟嘟噜噜地一直垂到她那肥胖的胸脯上。
——《月亮与六便士》
乳房像两颗大白菜???
这怎么联想也感觉怪怪的
(有版本译为“大圆白菜”
显然更合理一些)
不过要是真比脑洞的话
《盗墓笔记》里的这个比喻
才是真的叫绝
头发一碰就往下掉
掉完了以后就变成葛优了
明明是悲伤的场景
咋还让人有点想笑呢?
▼
上文这些比喻句中的喻体
多是一些和本体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
让读者叹服于作者丰富的联想能力
接下来的这些喻体
都是一些日常中常见的事物
但用来做比喻却格外贴切
让你分分钟对作者文笔OMG
我吃了一吓,赶忙擡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鲁迅《故乡》
将杨二嫂子比喻成圆规
读者简单一想
就能感受到那种“尖刻体型”
除了外形相似以外
鲁迅先生选择圆规这个喻体
也有很多其它的精妙之处
杨二嫂子是个很算计的人
这就和“圆规”有了异曲同工之处
而且在那个年代
圆规是具有科学和进步的性质的
但保守落后的杨二嫂子却和科学毫不沾边
这就有种反讽的效果
同样掌握到如此精髓的还有张爱玲
她作品中的比喻句数量丰富
且一个比一个高级
郑先生是连演四十年的一出闹剧,他夫人则是一出冗长单调的悲剧。
——张爱玲《花凋》
写郑先生和夫人
一个是连演四十年的闹剧
一个是冗长单调的悲剧
只用了不到二十个字
就把两个人的性格、生活状态对比得淋漓尽致
这个比喻也是相当经典
玉清的脸光整坦荡,像一张新铺好的床;加上了忧愁的重压,就像有人一屁股在床上坐下了。
——张爱玲《鸿鸾禧》
玉清的脸就像一张平整的床
忧愁的时候
就像有人坐在床上了
这描述真的相当贴切
大神不愧是大神
秒甩只会用“牛x”“woc”“绝了”
来表达感受的人十条街
村上春树的比喻
同样能让读者产生跪感
你形容沉默时格局很小
“连根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
人家描述沉默时胸怀很大
“全世界的细雨落在全世界的草坪上”
绿子在电话那头静静地听着,沉默无声,仿佛全世界的细雨落在全世界的草坪上。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除了想象力的确是绝
估计也是“我听见雨滴落在青青草地”的原型
▼
与上边这些小清新比喻相比
接下来我们要看的
是一个截然不同的重口味style
在这个类别中
作者的喻体选择得那叫一个清奇刁钻
处处透着暗黑元素
乍一看有点语不惊人誓不休
细看才觉得话糙理不糙
甚至越品越觉得有趣
比如韩国导演李沧东
在作品中的这个比喻
天空的颜色像死了一个月的猫。
——李沧东
至于死了一个月的猫具体啥样子
什么颜色?是否露骨生蛆?
读者们还真感觉不出来
但就是隐约觉得透露出一种
阴冷的感觉
更容易让人感到阴冷的
是下边这个描述
“天气冷的像巫婆的奶头”
/《麦田里的守望者》 塞林格/
当然,作者这样写并不是为了博眼球
西方文学世界中的女巫形象
一般都是冷酷无情的
因此人们不能从她们的奶头中获取任何滋养
而书中的冬天也是这样的不近人情
不能给人提供任何温暖
还有些作者的比喻句写得更加大胆
甚至给“祖母绿”的由来
想到了一个全新的解释
创意效果满分
/王小波《寻找无双》/
看了这么多沉重的
再看点稍微轻快的缓缓神
刘慈欣在《三体》中的这个描述
同样十分高能
这孩子像一个美丽的干细胞,是所有美的萌芽状态。
——刘慈欣《三体》
所谓的干细胞
就是一种能分化成各种组织器官的牛逼细胞
把孩子形容成干细胞
恰恰表明了其无限可能的未来
在过去,如果你想寻找绝妙比喻
将其化用在自己的聊天中,显得有趣
不说读书破万卷
起码得新华字典翻到烂
而现如今,无需买书阅读
只需摸摸搜狗输入法
智能汪仔的狗头
就能get新鲜趣味的比喻表达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脸似奥特曼、泪如兰州拉面,作家们都写过哪些笑死人的魔幻比喻?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