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译林出版社以“如何读,为什么读——我们时代的散文阅读与语文教育”为主题,在京为新书《我认出了风暴》举办了一场阅读沙龙。因为涉及到“语文教育”的话题,这场沙龙不仅邀请到来自高校和中学的名师与作家们共同探讨,还吸引了不少家长到场“取经”。
《我认出了风暴》精选了鲍尔吉·原野、雷平阳、李敬泽、李娟、李修文、刘亮程、塞壬、张天翼、周晓枫九位当代优秀散文家的代表作,呈现了中国散文近二十年来最丰美的收获。该书的选编缘起于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张莉为本科生开设的“当代散文作品研读课”,在同学们中引发的热烈讨论。
“我在开始上这门课的时候就意识到,大部分年轻人对中国散文的理解还停留在余秋雨老师那里。余秋雨是90年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今天是2020年了,所以这二十多年来的中国散文在哪里?在大学课堂上是看不到的,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个地方。”由此,张莉开始着手选编这本散文集。
书名“我认出了风暴”取自里尔克的《预感》,张莉以此来表达自己读到这九位作家作品时的心情。她说:“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就是有更多的人读到它,能从中看到汉语之美。”
对此,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进一步谈到,汉语不仅仅拥有美感,同时还拥有一种力量,这也是散文家在写作时所着力追求的。“这个时代写东西的人太多了,但真正具有创造性的表达并不多。”在他心目中,优秀的散文作品应该反映时代复杂的经验,同时对人类难以言明的内心世界予以准确、精炼而又富有艺术性的描摹。
张莉在教学中还发现,很多学生的写作已经在长期的应试训练中形成了一种固定格式,“写风景就用这段话,写分别就用那句话,但真正的写作不应该是这样的。”她希望,通过阅读当代散文佳作,帮助年轻人拓宽视野,用笔和世界重新建立起联系。
北京市特级教师邓虹在读了这些散文之后,也开始向身边的老师和学生们推荐。长期的一线教学经验让她得出一个结论:“学生只有广泛地去接触各种各样的笔触,最后才会拥有自己的笔触。”
谈到写作,青年作家、朱自清散文奖得主张天翼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中学时,她曾在作文中写过这样一个句子:“这个人抖得像筛糠一样”。老师问她:“你有没有见过筛糠?”她回答“没有”。老师说:“你没有见过,就不要写它。永远要写你知道、你熟悉、你见过的东西。你要真诚,在每一个句子都要诚实。”老师的这段话,给张天翼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影响了她此后的散文创作。
北师大文学院院长王立军曾多次参与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他指出,阅读在整个语文教育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去做一两道阅读理解的问题,而是要培养学生真正的去理解文本,真正体会到文本的妙处所在。”
而在李敬泽看来,散文家都是语言的冒险家,散文阅读对读者来说也不失为一种挑战。“我们的语文教育,恐怕从根本上讲,也是让你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进对世界的理解,增进对语言的掌握。”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俐
编辑 金力维
流程编辑 刘伟利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被忽视的当代散文阅读,听听教育工作者和作家们怎么说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