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的春天,在纽约阿拉玛克酒店里,一场1对26盲棋车轮战打响。
832个棋子,棋盘上1664个方格,全部要记在棋手的脑子里,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挑战!
国际象棋神童阿廖欣要以一己之力,通过下盲棋的形式,车轮对战26位顶尖好手。
经过十个小时的对局,阿廖欣最终取得17胜4和5负的压倒性胜利,所有人都震惊了。
阿廖欣将天才这两个字演绎的淋漓尽致!
他就像与生俱来的天才,7岁开始学象棋,16岁获得冠军。我们不禁思考:
“天才只能天生吗?
天赋一般的普通人,就注定一辈子庸碌无为吗?
我们与天才的距离,究竟相差多少呢?”
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克森经过大量的研究和数据分析,告诉我们:
阿廖欣的天赋并不是天生的,他训练有方,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全局观察并记忆棋局走势,迅速研究一连串招法和对手的应对方式!
除了阿廖欣,世界级作曲家莫扎特、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NBA球星雷·阿伦这些天才人物的成就都源于不断的努力与正确的训练方式。
我们所认为的天才,其实都是精心训练的产物。
他们的成功,是年复一年高强度和广泛的练习,并克服困难,不断改进的成果。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为什么我们明明付出了很多努力,却还是难以达到天才的高度呢?
之前在撒贝宁主持的一档节目中,著名钢琴家郎朗作为受邀嘉宾来参加节目。
期间台下的一位女青年问郎朗说:
“我和你的经历很相似,我小的时候也特别的讨厌钢琴,我的邻居也很讨厌我,我妈妈也每天逼着我练习钢琴。
可我也同样练习了20年钢琴,现在也非常的喜爱钢琴,那么为什么你是钢琴家而我不是呢?”
在艾利克森的著作《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里,他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努力得不到回报的原因:
努力没能换来回报,是因为我们只是在简单地重复,是无用的练习!
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技巧。
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无限的潜力,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人物。
作者将天才们普遍遵循的通用方法总结成“刻意练习”。
颠覆了我们常规的行为模式,让我们转换思维,摆脱习惯的束缚,充分利用身体和大脑的适应能力,让每一点努力都用到关键处。(FM93交通之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FM93交通之声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全场震惊!天才神童盲记832个棋子、1664个方格,心理学家却说……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