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光滑如镜的冰面
用一根两米长的投壶杆
推一块40斤重的大石头
力量误差在0.5秒之内
线路误差在两指的长度
谁能做到?
王蒙和她的队友们可以
2018年,中国轮椅冰壶队创造了历史
实现了中国代表团在冬残奥会上金牌和奖牌零的突破
2020年,她说:
“我不是一个奥运冠军”
“只是中国轮椅冰壶队的一名队员”
克服了疫情带来的困难
5月29日,队伍集结,新一轮集训开始
目标——2022年的北京
作为中国残奥代表团参与的两个集体项目之一
残奥冰球队的队员们也在争分夺秒
这支成立不到四年的队伍
期望在一年多之后,在主场站上领奖台
23位平均年龄为24.5岁的青年人
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于青岛
在对抗与冲撞中,与命运搏斗
挥洒汗水、苦练内功
只为“参赛出彩”的愿景
在运动员积极备战的同时
他们的“战场”也在持续升级中
2020年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
在这一天
位于北京顺义的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开放
这是全国首个残疾人冰上项目训练专业场馆
整个场馆逢棱必圆、逢角必圆、逢坎必平
为方便残疾人出入,所有地面都是平整的
场馆电梯在距离地面20厘米的地方还设有一组按钮
无臂残疾人可以直接用脚触碰,乘坐电梯
“无障碍”不是冬残奥会的特殊需求
而是贯穿所有冬奥场馆的标准要求
适用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新建和改建场馆的运行需要
运动员更衣室、入场坡道、无障碍卫生间、低位服务台、观众无障碍座席……
这些细节的升级
将给运动员和观众等客户群带来顺畅的参赛、观赛体验
充分体现社会平等、包容和尊重
冬奥赛事场馆覆盖三大赛区
尤其雪上场馆的地形给无障碍环境提升带来了难题
坐落在小海陀山上的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由于场馆空间局促、山地落差较大
为满足赛时运行需求
经过相关专家反复研究和优化
最终确定了使用摆渡车的运行方案
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摆渡车运行方案讨论图
张家口古杨树场馆群内的人行通道“冰玉环”
凌空而建、曲线流畅
却也带来了挑战
经过现场反复论证
使用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坡道有效解决了“冰玉环”无障碍运行问题
“冰玉环”无障碍坡道设计示意图
无障碍在设施,更在人心
未来将有1.2万名志愿者投身冬残奥会
助残技能、场馆无障碍设施的使用是冬奥志愿者的必修课
懂得如何给予残疾人群体恰当的帮助
将不仅惠及一届赛事
更重要的是给社会文明进步增添动力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无障碍工作
功夫不止在赛场内
更在场馆外、在城市间
全面推动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
提升无障碍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提升助残意识和氛围
构建更加包容的社会
北京2022正在为这些而努力着
正如2020年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
“重建更美好家园:新冠疫情后,建设一个残健融合、无障碍和可持续的世界”
文字:郑直、牛梦彤、沈楠、单磊
图片:国家轮椅冰壶队、国家残奥冰球队、北京冬奥组委;新华社记者王婧嫱、夏一方、彭子洋
新媒体编辑:牛梦彤、王浩宇
签发:梁金雄
版权归新华社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冬奥之路|搏斗命运 无“碍”精彩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