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慢新闻丨 “拍鸟前,先爱鸟” 拍鸟达人用千张“鸟片”记录家乡生态之变

摄影 上游新闻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周荞/文 受访者供图

慢新闻丨 “拍鸟前,先爱鸟” 拍鸟达人用千张“鸟片”记录家乡生态之变

▲夕阳西下,陈光国拍下了一张满意的鸬鹚照片

这个姿势,陈光国保持很久了。

他端举着长焦镜头,歪靠着船舷,用眼神示意舵手朝“目标物”靠近。“记住,船要熄火,慢慢飘,不要说话,不要惊扰鸟。”上船前,陈光国念了又念的“规矩”,舵手早已心领神会。

自营船在巫山大昌湖上“飘”了7个小时。26日下午5点,陈国光终于得偿所愿。他拍到了一张自己极为满意的照片——湖面荡起轻微涟漪,快门声响。夕阳慷慨赐予了水面一层闪闪发亮的“碎金”,一群鸬鹚隐没其中,悠然地游。

如此美的湖,如此可爱的鸟。这么动人的画面,陈光国觉得,他可不能一个人独享。

慢新闻丨 “拍鸟前,先爱鸟” 拍鸟达人用千张“鸟片”记录家乡生态之变

慢新闻丨 “拍鸟前,先爱鸟” 拍鸟达人用千张“鸟片”记录家乡生态之变

▲今年在大昌湖,鸬鹚数量比往年多了许多

今年的家乡迎来拍鸟“外地客”

51岁的陈光国,巫山人,重庆摄影家协会高级会员 。重庆摄影圈中但凡说起拍鸟的“专家”,他的名字出现率很高。

爱拍鸟,擅拍鸟,曾跑遍中国天南海北只为一张与众不同的“鸟片”。说起拍鸟的这8年,陈光国头头是道。“来回三天去湖北广水拍中华秋沙鸭,跋涉15天到西藏卡久寺拍棕尾虹雉,去陕西洋县拍过朱鹮,去四川若尔盖拍过黑颈鹤……”但今年12月,陈光国有了一个格外惊喜的发现:如约而至的除了越冬的候鸟,还有慕名而来的外地鸟友。

“以前都是我扛着相机去别人的家乡拍。今年,四川湖北的鸟友专程到我的家乡巫山,来拍摄大昌湖上成群结队的鸬鹚和鸳鸯。”对于这片水域,陈光国再熟悉不过。5年前,他开始用镜头记录湖上各种各样的鸟儿;而相机中一张张今昔对比的照片,也清晰地勾勒出大昌湖的蜕变。

慢新闻丨 “拍鸟前,先爱鸟” 拍鸟达人用千张“鸟片”记录家乡生态之变

▲大昌湖上的斑嘴鸭

慢新闻丨 “拍鸟前,先爱鸟” 拍鸟达人用千张“鸟片”记录家乡生态之变

▲大昌湖上的绿头鸭

慢新闻丨 “拍鸟前,先爱鸟” 拍鸟达人用千张“鸟片”记录家乡生态之变

▲鸬鹚捕鱼

“湖上的鸟一年比一年多,今年啊,尤其多。斑嘴鸭、绿头鸭,白鹭……最多的,就数鸳鸯和鸬鹚。”谈起变化,陈光国感慨中夹杂着更多的欣慰。“过去三五结伴的鸬鹚队伍肉眼可见地扩充到一群几十只;5年前,蹲点一天或许都拍不到的鸳鸯如今想拍可太容易了。喏,镜头拉一下,看,那里又是漂亮的一对。”

慢新闻丨 “拍鸟前,先爱鸟” 拍鸟达人用千张“鸟片”记录家乡生态之变

▲白鹭飞过

鸟,从“做客”到“回家”

关于鸟儿数量和种类双双增多,他探究过原因。“像我亲眼所见的转变就有很多:湖水清澈了,周围的植被丰富了,打渔的船消失了。可能是栖息地愈发让鸟儿们‘满意’,充足的鱼类食物也吸引了更多的水鸟前来。”

只拍鸟的陈光国亟待在自己的“鸟片库”中搜寻到话里的佐证。右上角标注着拍摄时间,2015年2月,照片主角是两张踏水起飞的白骨顶鸡。雾沉沉的天,两只的数量,在背景中依稀可见的机械化设备和今年12月照片的对比,格外强烈。

陈光国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你看,前面的像不像两三只鸟来别人家小心翼翼地做客,而后面,就仿佛回到了自己家的地盘,该飞飞,该游游,鸟儿们自在得很呐。”

他的所见所闻所猜得到了重庆大昌湖国家级湿地公园管理处的证实。2018年12月,经7年建设,大昌湖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公园总面积达到1464.73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1020.59公顷,湿地率为69.68%。

完成的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抚育工程,取缔的45只渔船甚至是新建污水处理厂来保护水质……一系列举措让一个真正的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逐渐脱胎。公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大昌湖全流域实现无工业污染源和畜禽养殖污染,水源地水质常年保持国家II类标准,拥有着鸟类143种,保护着金雕、鸳鸯等国家Ⅰ级、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慢新闻丨 “拍鸟前,先爱鸟” 拍鸟达人用千张“鸟片”记录家乡生态之变

慢新闻丨 “拍鸟前,先爱鸟” 拍鸟达人用千张“鸟片”记录家乡生态之变

慢新闻丨 “拍鸟前,先爱鸟” 拍鸟达人用千张“鸟片”记录家乡生态之变

▲5年前的大昌湖零星的鸟,对比今年数量倍增的鸟

爱鸟,是拍摄的前提

于是,每年的3月4月,11月12月成了陈光国雷打不动的“大昌湖拍摄月”。11月初,那些不远万里,跋涉来此渡冬的鸟儿们又回来了。“去年来,老兄你还是孤身一只,今年就拖家带口啦?”陈光国拿起相机,用着极具仪式感的方式跟老朋友们打起招呼;3月底,4月初,鸟儿们北迁前,他要用光与影去做离开前的郑重道别。

他拍鸟不图利。当地媒体或是公园打来电话,想使用他拍摄的照片作宣传。待问清用途,陈光国认真地告诉对方,不要钱。“只要是正面的,正能量地去宣传巫山,宣传大昌湖,我的照片连名字都不需要署。”

陈光国坦言,拍鸟,既是一种爱好,也是为了宣传生态保护。“拍水鸟,我就带张板凳去江、湖、河边蹲点,拍林鸟就抓起干粮去森林徒步。不管拍的鸟是不是稀少,照片是否难得,皆是大自然最美的恩赐。”拍鸟一路走来,与此同时,陈光国也看到不少野生鸟类的生存环境正受到破坏。“一张出彩的照片是记录,更承载着一份责任。弹弓鸟网要收起来,这样鲜艳的羽毛,清脆的啼鸣不能消失于我辈。

慢新闻丨 “拍鸟前,先爱鸟” 拍鸟达人用千张“鸟片”记录家乡生态之变

▲拍摄于大昌湖的鸳鸯求偶

慢新闻丨 “拍鸟前,先爱鸟” 拍鸟达人用千张“鸟片”记录家乡生态之变

▲在西藏卡久寺拍的棕尾虹雉

慢新闻丨 “拍鸟前,先爱鸟” 拍鸟达人用千张“鸟片”记录家乡生态之变

▲在陕西洋县拍过朱鹮

10年前,陈光国从堂哥手上接过一台二手单反正式学习摄影;如今,通过长时间拍鸟,他已熟知近百种鸟类及其生活习性,成为了不少鸟友心中不折不扣的拍鸟专家。对于前来虚心讨教的学生们,他总是这样告诫:正式拍鸟就不要以拍摄为目的。“有的摄影者为了拍鸟,就追着它们跑,这样不好!有些鸟特别是大型一点的迁徙水鸟,可能因气候因素、体能原因而暂时停栖某个地方,急需休息调养,追逐可能导致其死亡。”

陈光国强调,拍鸟,就应该先爱鸟。

慢新闻丨 “拍鸟前,先爱鸟” 拍鸟达人用千张“鸟片”记录家乡生态之变

▲早上10点,陈光国拿起干粮上船了

有故事的“鸟片”

摄影作品有没有“爱”,主观的定义想直观地看出其实很难。但这是底线,陈国光守。

他自认是个很有“鸟缘”的人。鸟缘是“行话”。“举个例子,有些人拿着相机在那儿蹲守几天都拍不到,拍不好一张目标鸟。”陈光国摩挲着手里的相机,笑:“抛开未掌握摄影技术和鸟的作息规律不谈,那不好意思,这个人和鸟可能就缺点缘分。”

我问他,那你有没有“得不到的鸟”或者缺鸟缘的时候?他轻轻地点头,“那肯定有。”接着又暗暗地庆幸,“还好‘大昌湖’争气,鸟多,种类多,今年12月这趟收获满满。12月12号那天,我一天就拍了50.9个G的照片。”

千百张照片中,怎么评价一张“鸟片”好或是不好。陈光国答得不假思索:照片要抓住动态,要有情感,要能讲故事。

“你看,这张照片是在大昌湖拍摄的鸳鸯。左边羽毛亮眼的是雄性,他长着翅膀,正准备给身旁的雌性‘献殷勤’。”陈光国指着这张鸳鸯照片分析得一板一眼:“一对鸟的神态抓得还是很精准。雄鸳像不像一个年轻小伙子看见喜欢的姑娘,在背后反复纠结要不要冲上去抱一抱?雌鸯嘛,则像害羞的小姑娘反复思考,是装作没看见还是回应一下?”

脑洞和行动缺一不可。目前,陈光国已用相机记录下巫山县内100余种,全国范围内200余种鸟类,不少作品斩获市级、国家级奖项。

在一声声快门中,在一个个光影变幻里,那个爱鸟成痴的人和鸟的故事,仍在连载中。

慢新闻丨 “拍鸟前,先爱鸟” 拍鸟达人用千张“鸟片”记录家乡生态之变

▲在大昌湖拍摄的鸟友

延伸:

记者对话“拍鸟达人” 教你鸟该怎么拍

Q:相比风景,人物,鸟应该怎么拍?怎么才能拍得好?

A:拍鸟其实设备很重要。最好是晴天,长焦镜头,快门要快,得有“基本功”。

Q:“基本功”具体指什么?

A:第一,是指基础的摄影技术。拍鸟人要眼疾手快,心手眼要一致,观察、取景、用光、构图需要在瞬间完成,它不像拍风景参数在某段时间可以不动,拍鸟的参数需要随时调整,因为鸟随时在动,动得还很快。

第二,是要了解“鸟况”。知道什么地方有什么鸟,什么时候归巢什么时候捕食,这考验鸟类知识的积累。

Q:不同的鸟拍法相同吗?有什么区别?

A:肯定不同。像鸳鸯这种鸟,就比较“笨重”,拍“飞版”(飞行时的样子)就可以稍微降低快门速度,着重清晰度,慢速拍动态。但如果你去神女峰拍金雕,那快门速度起码是10000+。这又回到了上一个话题,拍鸟需要经验,需要积累经验。这绝非一日之功,亦不能一蹴而就。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慢新闻丨 “拍鸟前,先爱鸟” 拍鸟达人用千张“鸟片”记录家乡生态之变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