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晓敏青春说的第414篇原创文章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失控》的第九章《你不是电影制作人》。
每个人都会设想自己的生活,而当我们的身份从自己变成某个人的父母开始,这种设想就变得越发强烈。
小到他每天的衣食住行,大到他所将要经历的一生。于是,我们在心里编写了一部电影剧本,名叫《孩子光明的未来》。
这种“深谋远虑”是刻在我们中国人DNA里的。古有“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 今有 “为他努力到无能为力。”
我们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在编写剧本的时候早早的为他们标注出可以避开的挫折,也为他们锁定可以带给他生活福利的关键因素,似乎孩子只要按照我们设定的剧情,就能到达电影结局的Happy end。
这或许就是一切失控的源头。
“强制”#
2019年有一部非常火爆的家庭电视剧《小欢喜》,女演员陶虹在里面饰演了一位母亲宋倩。
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女性,曾培养出了多位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为了有更多时间可以照顾培养女儿,她毅然辞去了老师的工作,全职照顾女儿。
她为女儿制定了全面的学习计划,把家里布置成了绝对隔音的学习空间,妈妈、老师、经纪人,她一人做到了极致。
女儿非常配合这位母亲,她深知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直到母亲拒绝了她南大天文系的志愿,这个学霸少女终于在透不过气的剧本里,冒出了轻生的念头。
站在海边的桥头上,她对着妈妈喊:“对,你就是想为我好,可那都是你想的,你想过我心里到底想要什么吗?”
▲《小欢喜》女儿的哭诉
是的,如书中69页写道: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心里暗自设想生活应该如何,并促使与我们关系亲密的人扮演我们希望他们扮演的角色,却很少考虑他们是否同意这样做。我们把自己的剧本强加给他人,从来没有真正停下来想想,他们是否真的适合这些角色。”
我们多少都做过这样的事。
“剧本”#
经常有家长和我聊起他们的孩子时,就是感慨加后悔。
感慨小时候这么听话的人现在怎么变成我不认识的一个人,后悔小时候太过的控制把孩子逼到了现在的境地。
是的,当前方有一个极具诱惑的目标,我们就很容易被驱使,甚至强求他人全力配合。
孩子往往别无选择,只能面对并不适合的角色。于是,他们或许压抑内心放弃真实的自我,又或许不顾一切的奋起反击。
如果,你也活在这样的剧本里,我要告诉你:
“剧本”只是我们的潜意识里留下的痕迹。在某些特定的时刻,这些痕迹被描红、被放大。我们需要做的是观察自己的“潜意识电影”是如何在家庭上演的。
“痕迹”#
有一个周末,妈妈打算拉上爸爸和孩子去爬山。
一大早她就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并在脑子里规划好了爬山的路线和下山后的午饭内容,一切都被计划的井然有序,似乎健康又欢乐的亲子时光就在眼前。
8点,她兴奋地敲了敲孩子的房门,提高了替代闹钟的音量。
“起床!我们今天爬山去!”
“我不想去。”
孩子不耐烦的翻了个身,将被子裹得更紧了一些。
这一幕在妈妈的眼里突然特别地刺眼,她耐着性子压着火,打开了房间的窗户,想让冷风帮助孩子尽快清醒。
“周末去爬爬山,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多好呀。”
突然灌入房间的冷风,让孩子打了个机灵,情绪也变得有点暴躁,甚至把被窝缩的更紧了一些。
“你干嘛呀!我说了不想去,我没睡够。”
孩子的再次反抗,彻底激怒了母亲,她大喊着:
“我一大早起来给你们爷俩准备吃喝还错了是吧!让你运动一下对身体好,天天睡睡睡,我看你这个懒样也就这样了,以后还能做点什么。”
就这样,原本计划中快乐的亲子时光,变成了一场摧毁家庭气氛的战争。
在这位妈妈的潜意识剧本里,她早起准备食物,为家人健康定制计划,都是为家庭的付出。
而作为家庭成员的孩子,健康计划的受益人却并没有兴趣积极参与,甚至还用冒犯的态度来回应。
这让她感觉自己为家庭的付出并不被尊重,于是她生气地宣泄着自己委屈,甚至将孩子贬低的一文不值。
但其实事情的原貌或许并不是这样,在孩子的视角中:
激情洋溢的敲门声,只是猛烈打断他睡眠的噪音;
窗外的清新空气,只是令他更眷恋温暖被窝的刺激;
他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妈妈的那些“付出”,只有一股子让人上头的起床气。
“牺牲”是这个剧本的主要情节,在潜意识统治下,妈妈成为了悲情女主角。
“牺牲”#
上一期的内容,我们就聊过,中国式父母崇尚为孩子“牺牲”,但这种付出的背后,是我们给自己贴上的标签,也是为自己撰写的剧本。
在这个剧本里,我们被潜意识引导着揹负了很多设定,一旦有人阻碍了这些设定,就会让我们感觉到愤怒、委屈,甚至焦虑。
“没我管着,孩子成绩就完了。”
“家里的每一件都必须我去操心,不然就一定会出错。”“为了我的孩子,我应该忍耐婚姻的问题,才能让他比我过得更好。”……
当我们无法把孩子看作真实的人,而是被潜意识中的剧本带入节奏时,孩子们就是现成的替罪羊。
生性柔弱的孩子可能会顺从于父母,开始压抑真实的自己。他们会误以为权威面前,自己的感受是可以被无视的,从而对生活中遭遇的不公平,他人施加的暴力侵害,采取默默忍耐的态度。
有一个年轻人这样说:
“就算我现在28岁了,隔着一道防盗门,听到我妈的声音,我还是会发抖。”
“会回想起那一天晚上,她在我床边,反复用逼问的语气,对我说:’我是你妈,你有心事必须要告诉我。‘”
最后#
我想引用原文中萨巴瑞教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父母的育儿目标不是粉碎孩子的自我确认,而是培养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明白自己的心意,当他们面对自负的父母时,面对他人的霸凌时,面对不公平的权威时,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合理的质疑。
在你的剧本里,“强迫”孩子做过什么?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感谢你点赞转发,助力传播,让更多的家庭受益。
作者/ 诸晓敏
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没我管着,孩子成绩就完了”,不知不觉中,孩子成了你的剧本角色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