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懂事的孩子缺人疼。
越是乖巧听话的孩子,越该得到父母的关心和陪伴。
——鹿妈
◆◆ ◆
作者 | 教育编辑部
最近,一个北大才女火了。
她是李雪琴,在最近一期的脱口秀大会上,因为出色的脚本和丧里丧气的表演成功出圈,以180的最高分,闯进总决赛。
她来自铁岭,一个基因里自带幽默的女孩,被李诞称为“脱口秀的天才”。
“我妈”是李雪琴在《脱口秀大会》的舞台上最常提起的一个人。
工作黄了她想回家种地,她妈说:“家里没地。”
被催婚时妈妈上演苦情戏,说妈妈老了,东西都搬不动了,家里得需要个男人。
李雪琴说明年高低整回来个对象,果然,第二年妈妈再婚了。
在雪琴的描述中,我们都认为雪琴的妈妈也是可爱又迷人的,而李雪琴肯定是在妈妈的保护下长大的。
可没想到她在段子里说:“我妈是我带大的。”
原来,能带给众人欢乐的雪琴其实是保护妈妈的那个人。
她说,在我爸妈离婚后,我再也没在妈妈面前哭过。
我活成了“妈妈的妈妈”。
坦白说,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一直认为雪琴是那个能治愈别人的人,没想到她自己那么需要被治愈。
长大,其实是一瞬间的事
雪琴说,她的叛逆期和青春期在小学就结束了。
她从小就生活在一种漩涡里,上初三的时候,家里有一些变故,这意味着十几岁的她要处理整个家庭的关系。
李雪琴刻入骨子里的丧,大概源于她的原生家庭。
李雪琴的妈妈是一个非常容易焦虑,又有点任性的女人,从小就爱打击女儿,情绪也很不稳定。
在短视频里,雪琴的房间里有一扇窗坏了,关不紧,总是会漏风。
李雪琴跟妈妈说:“窗户关不上,晚上小风呼呼地往屋里吹。”
妈妈试了各种方法堵住缝隙,都没有成功,一生气,一把把窗完全拉开,说:“这回没小风了,大风! ”
雪琴妈妈的情绪不稳定在她14岁时,达到了巅峰。
那年,雪琴的父亲离开了她们娘俩,妈妈的情绪变得极端不稳定,女儿成了母亲情绪的发泄口。
每次妈妈发火生气,都是雪琴小心翼翼地去哄她。
母女俩的角色发生了倒转,雪琴必须最大程度地迁就母亲,照顾母亲。
一次,雪琴考试没考好,她还没难过,就发现妈妈已经快要崩溃了。
从此以后她就不许自己考第二名了。
李雪琴知道,只要自己考得不好,别人就会说是她妈妈没把她带好。
雪琴不让妈妈有一点委屈,默默地把这一切扛下来,她曾在脱口秀中调侃过:我妈是我带大的。
观众哄笑的时候,没人觉察出这句话对一个14岁的少女来说有多么沉重,她完成了父亲的角色,却没有父亲可以依靠。
没人知道雪琴有多么渴望父爱,父亲在她生日的时候给她带来个蛋糕,但是到了之后才发现蛋糕已经碎了。
雪琴忍不住在直播的时候嚎啕大哭。
当一个母亲没有办法履行母亲的责任,没有办法在生活上,情绪上照顾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被迫放弃天真的权利,过早地牺牲自己的生活去满足母亲的情感需求。
她会很懂事,也会很可怜,甚至会从此回避亲密关系,形成回避型人格。
李雪琴曾说她最开始喜欢吴亦凡,也是因为:
“一看吴亦凡就是个从小家境优越,被保护得很好,没啥烦恼,也没啥坏心眼的一个小孩儿。
我很羡慕这种状态,因为我没有过这种生活”。
过早懂事的孩子,不是真的快乐
像李雪琴这样过早懂事的孩子,实在太多了。
之前马伊琍首次开直播时,引来了近57万粉丝围观,直播过程中,她说出了一件自己最后悔的事。
是关于女儿爱马的,尽管女儿聪明优秀,去年底还在重大体育舞蹈赛上获奖。
可马伊琍却后悔曾经对女儿爱马管教太严格,使女儿过分“懂事”,虽然成为了人人称赞的乖孩子,却连自己的心里话都不敢表达。
有一次,女儿在幼儿园里跟同学一起玩过家家,一些孩子扮演妈妈,一些孩子扮演宝宝。
可是有的孩子总是要当妈妈,逼着爱马当宝宝,其实爱马也想试试当妈妈,可是她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后来马伊琍告诉女儿“你完全可以拒绝”时,爱马仍然说“我不敢”。
马伊琍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过于“懂事”的爱马,已经“懂事”到连“不”都不敢表达。
她非常痛心,女儿在自己面前竟然变成了小心翼翼的样子,为了让妈妈喜欢她,她把自己逼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内心的想法都不敢说出来,就因为怕妈妈不高兴。
知乎上也有一个关于“过早懂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的帖子,引发了很多留言:
有网友为这种“懂事”下了个定义:
过早地注重他人感受,用成人世界的道理权衡利弊而忽视了自身意愿,从而丧失了这个年龄段放肆、任性的权利。
不幸福的孩子,大都有超出常人的懂事。
孩子是不断地经历“坏事”而长大的,不断变得懂事、谦虚、顺从、体谅他人,但这一切都建立在独立自我的基础之上。
对于一个孩子来讲,习惯性地自责往往会演化为对于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否定。
而这种被迫懂事的过程,无论是在小时候还是长大之后或多或少都有负面的影响。
精神病学家阿德勒曾说:
“人是需要这种尽管被讨厌,但还是敢于做自己的勇气,这样才可以逃脱无法做自己的羞耻感,获得真正的幸福。”
最好的亲子关系
不是哪一方牺牲,而是双方共同成长
中国家长最大的悲哀:帮孩子抗下一切,却要孩子扛下世界。
父母自觉或不自觉地让孩子揹负成长的负担。
事实上,最好的亲子关系,不是妈妈看似伟大的自我牺牲,也不是让孩子独自起跑,而是你们共同上进,彼此成长。
在央视《面对面》采访专栏中,董卿首次谈起了自己初为人母的那段经历。
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董卿说,自己人生的重心好像一下子全都变了,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考虑孩子。
整个人的精神寄托也全在孩子身上。
生活也因充斥着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而日渐变得琐碎、平庸。
到底该一心一意辅佐孩子的成长,还是继续追寻自我的成长与突破?
那段时间,她陷入了迷茫的状态。
直到有一天,她的朋友对她说: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董卿不希望她的世界里只有孩子,更不希望孩子的世界里只有她。
于是,她决定放弃全职妈妈,重返职场,继续追寻自我成长和突破的机会。
从《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凡是她经手的节目,一经播出,好评如潮。
孩子也不再是她成长道路上的阻力,而是她新的动力。
她说:
我不想放弃自我成长的可能,我不能因为生了孩子就让自己止步不前。
我要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这样在孩子长大成人后,在他真正懂得的时候,他会对我有爱,也有尊敬。
想要得到孩子的接纳,先接纳孩子。
想要得到孩子的爱,先爱孩子。
想要得到善果,先播种善因。
不“绑架”孩子,也不被孩子“绑架”,做一个有能量的人,与孩子共同成长。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重度抑郁的北大才女一夜爆火:“爸妈离婚后,我再也没哭过”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