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有些辛苦,你本可以避免;有些你逼孩子吃的苦,他本不需要吃

育儿 素质教育观察

文/霓裳

01

你有什么样的育儿困惑?

一位妈妈这样说:

我最开始也认为言传身教很重要,我曾经觉得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可是我每天按时起睡,每天和人打招呼,善良的对待别人,各种小事,比如从不乱扔垃圾,从不插队,从不闯红灯之类的,我也会说,应该这样做,可是孩子还是我行我素,所以言传身教也并不是对每个孩子都有用,我有的时候也觉得很累,甚至想算了,我也随心所欲一点好了,我也没有看见事情往好的方面发展,我现在养孩子真的很困惑……

这位妈妈的困惑,也是许多家长正在经历的困惑。

为什么我们看了那么多的育儿书,却还是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

为什么我们已经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孩子依然没有改变?

为什么我们如此尽力做到言传身教,孩子却依然我行我素?

为什么我们按照专家指导的方法育儿,却一点效果也没有?

有些辛苦,你本可以避免;有些你逼孩子吃的苦,他本不需要吃

太多太多的为什么,困扰着我们家长,左右为难。

严格管教,是控制孩子,扼杀了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与创造力;

放手不管,是纵容孩子,让孩子行为莽撞、缺乏规则意识。

向左走不行,向右走也行不通,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于是,许多家长感觉更加焦虑、恐慌和疲惫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

02

缺乏自我思考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前几年最流行的一句话。

什么是起跑线,人生有没有起跑线,我的孩子起跑线在哪儿?

许多家长其实是不清楚的,也没有认真思考过。

看到同事的孩子提前识字,看到邻居的小孩考上钢琴N级,看到亲戚的女儿多才多艺,再看看自家的孩子,似乎样样不如人。于是父母内心焦虑,生怕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落人身后了。

于是我们开始跟风,带孩子参加各种学习,逼孩子“努力上进”,告诉他“现在不吃苦,将来要吃更多的苦”。

有些辛苦,你本可以避免;有些你逼孩子吃的苦,他本不需要吃

但有可能,你逼孩子吃的苦,他本不需要吃。

他本可以活得更加轻松愉快,在从容自在的环境氛围下,按照自己的节奏地发展自己,发挥出属于他自己的智慧与潜力,他就成为了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这就是走在自己的起跑线上,没有人能够竞争得过他。

越是焦急的时候,越需要慢下来思考:

你的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自己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当这两种希望不一致时,要选择哪一个?

想好了方向再出发,一点也不迟。否则走错方向,越用力,结果反而离你所愿的越远。

希望孩子优秀,结果孩子自卑了;希望孩子成功,结果孩子抑郁了。

再回头也需要费更多的时间精力。

03

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因素:

父母的见识与心态、正确的引领、孩子的压力和自我成长的空间。

一、见识:

你看到的是孩子的眼前还是更远的未来?

你可能会说,正因为想到孩子的未来,才希望他现在就开始努力。是的,但努力的方向比何时开始努力更重要。

这个方向是如何确定?根据别人的标准,还是按照孩子自身的特点?

答案是后者。因为,受教育的是孩子。所以,你得了解你家孩子的成长特征,包括共性的成长规律和他自身个性的天赋潜质。

这两者兼顾了,才是最适合你家孩子走的那条路。

有些辛苦,你本可以避免;有些你逼孩子吃的苦,他本不需要吃

二、心态:

为什么你的言传身教不起作用了?原因有很多。

有可能,你的“言传身教”只是做给孩子看的,孩子感觉到了你的努力是刻意的或勉强的、不舒服的。要知道,感觉才是最真实的传达,尤其是孩子。

如果你的行为传达给孩子的是刻意的、用力的和有明显目的性的,孩子就会捕捉到你潜意识中的对抗。所以,不仅无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反的,他们还会感觉到冲突与压力。

好的心态是不刻意、不用力,发自内心地去学习和成长自己,让一切自然发生,这样才能拥有潜移默化的力量。

依赖性太强是大多数家长的特点。

希望给具体做法,拿来就能立刻用上。不愿意多做思考,不愿意通过持续的、系统的学习,来了解孩子的成长特征。因为,那样太费神费时了,所以才急于求成。

这才是家长最真实的心态与状态呈现。

真实的力量是强大的,许多孩子不愿意持续、系统地学习,往往是受家长这种内在状态的影响。

那些能够坚持长期专注、自觉学习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往往是那种能够沉下心来持续做好某件事,而不是流于表面工作的人。

04

对孩子成长规律的不了解

为什么你那么努力教育孩子,早早就让孩子识字,孩子上学后学习成绩却反而不如人?因为你的抢跑,透支了孩子的学习能力。

所谓的起跑线究竟在哪儿?在孩子自身的成长节奏上。

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第一时间配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节奏,才是真正地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很多事情,在孩子大脑发展到位的情况下,几分钟就学会了。如果非要让孩子超前学,大脑跟不上,孩子可能几个小时也学不会。

2-4岁的孩子,你再怎么费劲教认字,也学得很困难;

但是5-6岁的孩子,几个月的时间就能认识数百字。

有些辛苦,你本可以避免;有些你逼孩子吃的苦,他本不需要吃

孩子的大脑发育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一步到位的。

小龄儿童的大脑只有形象认知的能力;5-6岁的孩子,大脑才开始初步具备认知抽象符号的能力;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理解与逻辑推理能力还比较薄弱,他们的抽象思维远远跟不上成人。

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成长规律,硬要孩子提前学一些他们能力达不到的东西,或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觉得“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教也不会”,就很容易焦虑、发愁,生气、发火。

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不能帮孩子“抢跑”成功,反而给孩子带来了压力,让孩子从此惧怕学习、抵触学习。

05

不要拿别人的标准套在自家孩子身上

首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孩子,认知、思维与行为方式和表现是不一样的。

1岁多的孩子,只有基本的自我意识;

2-4岁的孩子进入了人生第一次反抗期,喜欢说“不”和“我自已来”,这是建立他们自我效能感的好时机;

4-5岁的孩子开始理解自我和他人;

5-6岁之后,孩子大脑皮层的自我控制功能开始完善,逐步拥有了自我约束的能力。

如果你只是单纯地听人说“自律性要从小培养”,在孩子三四岁就试图让他们自律,你和孩子都会体验到严重的挫败感。因为,此时孩子的大脑前额叶还没有发育成熟,他做不到。

有些辛苦,你本可以避免;有些你逼孩子吃的苦,他本不需要吃

其次,就算是同一个年龄阶段,孩子的表现也是千差万别的。

不同的孩子成长环境是不一样的,他们的个性气质也千差万别。拿同一种标准生搬硬套在不同孩子身上,有人合适,有人不适合。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按照专家指导的方法育儿,却一点效果也没有。

所以,要想引领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先得把自家孩子的个性与成长特征给琢磨清楚了。

这样,你自己就能创造出比专家提供的要好得多的教育方法,因为那才是真正适合你家孩子的。

当你对孩子有了足够充分的了解,你才会对他的成长过程有着更加胸有成竹的把控。你的心态就会变得从容,知道什么时候该把关,什么时候该放手给孩子自我成长空间。

这样的你,在引领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不再焦虑,不会带给孩子过度的压力。最终,你能让孩子更加轻松高效地学习,充分发挥出属于他自己的天赋潜力,走在成就自己的道路上。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有些辛苦,你本可以避免;有些你逼孩子吃的苦,他本不需要吃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