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已经过半,你的亲子关系还好吗?
据说,阔别一个学期后回到家的学子,先是感受到父母如春风般的关爱
但随着时间推移,父母的唠叨、挑剔、数落便随之而来,分分钟想打包行李离家返校。
而父母的唠叨,往往都带着双重标准。
01、父母哪些常见的双标让你最接受不了?
一个街头采访中,大家纷纷吐槽父母的双标——
“他们睡了我就得睡,他们醒了,我就得跟着醒”
“地上的头发都是我掉的,他们的钱都是我花的”
“在家待着嫌我懒,出门玩嫌我花钱”
“我不说话就是哑巴,我一说话就是跟他们顶嘴”
“吃穿只跟差的比,学习只和好的比”
“看电脑玩手机眼睛会瞎,看书不会。”
儿子正好探头过来,看到我在键盘上敲出以上内容,他高声喊道:“人间真实!这就是学生党的心声!”
“起开,干嘛偷看我写东西。”
“哦,那又是谁在我写作业的时候,跟个幽灵一样偷偷站在我的身后啊?不是双标是什么?”
我无言以对,但还是笑着坚持赶走他。
原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
双标是父母的标配,且不分年代。
作为80年代的孩子,我也曾经在心里暗戳戳地默念过,只不过当时我们没有渠道发声,更没有公然叫板的勇气。那时候我们还不懂啥叫“双标”,若敢质疑父母的话,那便是:顶嘴!不听话!忤逆!
经过了一代人的反思、学习和进步,如今的00后逐步获得了一定的语话权,于是,小学生的作文里不再像我们小时候那般光写漂亮话,通篇“歌功颂德”。
小学生作文里的真情实感,除了让老师笑到手抖,其实更值得父母深思。
02、小学生作文《我太难了》,牵出亲子矛盾的深层原因
“在爸爸和妈妈的眼里,看20分钟手机眼睛就会瞎,看10个小时书,眼睛就没事儿,甚至还能保护眼睛”,第一句话便让我禁不住笑起来。
后面的篇幅中,小作者延续作比较的手法,把父母的双标与强势刻画得淋漓尽致——
“当妈妈出门时看见我在玩手机,回来时看到我还在玩手机,那她就会觉得我肯定玩了一天手机;
当她出门时看见我在学习,回来的时候看到我在玩手机,那她就会觉得,我在她出门的一瞬间就开始玩手机了;
当她出门时看见我在学习,回来的时候看到我还在学习,那她就会觉得,我不可能一天都在学习,肯定是玩手机了”
学生党:太真实了!我妈就是这么盯着我的!
和孩子斗智斗勇相爱相杀久了,相互间的“默契”便产生了。
事实上,确实很多孩子都是如此,很善于在父母面前一套,背后一套的伎俩,家长们也在旷日持久的“斗争”中总结出经验,严防死守。
或许也有自觉自律的孩子被“误伤”,但那绝对是极少数!
“当我妈头疼的时候,肯定是我气的。腿疼的时候,也是我气的。牙疼的时候,还是我气的。只要她哪里不舒服,保准儿是我气的。”
这篇作文结构清晰,条理分明,用词平实不拖沓,短短一页纸的篇幅便将主题思想传达到位:“我太难了!”
也撕开了亲子矛盾的冰山一角。因为很多亲子关系的恶化,追溯到起源,大概都是因为父母的焦虑,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希望孩子输给别人家的孩子。
有焦虑,必有控制。
大人们预设了孩子如果听自己的安排,便能学习优异,有望进入高等学府,从此走向人生的巅峰。因而不知不觉干涉孩子、试图操控孩子,却不自知。
有控制,必有反噬。
随着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孩子不再将父母当成无所不能的“神”,他们以自己有限的认知不断地质疑父母,甚至总想试一试如果不照父母的要求做,结果会如何呢?
何况,人的天性都是趋乐避苦的。学习是枯燥的,玩手机却能带来短暂的欢愉,大人们不也很难戒掉对手机的依赖吗?
推己及人,家长更是认为孩子不可能做到自律,做不到只学习不玩手机。
03、初中生: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爸在家里装了三个摄像头
《少年说》中,有一位初三的男生说爸爸在家里装了三个摄像头,更可怕的是,摄像头还会出声,当他吃饭的时候,当他看书的时候,摄像头里就传来爸爸的声音。
不仅如此,并且父亲还给他买了一部电话手表,“每次爸爸打电话来,即使我没有接,十秒钟之后也会自动接听。”
在我的认知里,电话手表是小学生的专属,其作用相当于“防拐防走失”。
我儿子上二年级后,有一天他说可以自己上学了,不需要我接送。为了鼓励他的自主性,表示我对他的信任,我便送给他人生中第一块(儿童)手表,因为它有实时定位功能,还有上面这位中学生提到的“十秒自动接通”功能,在孩子漏接电话时,自动接听功能可以让我第一时间知道他所处的环境情况。
另外,电话手表还有一个令家长们放心的功能,那就是屏蔽功能,家长可以设置上课期间禁用,确保孩子学习不受干扰,还能设置允许呼入的电话号码,这样陌生号码便没有可乘之机,也为孩子的安全提供了多一层的保障。
它的“傻”与智能并存满足了小学生家长的需求,因此,小学校园里几乎是人手一块电话手表。
而这位父亲显然还在以管小孩子的方式,无孔不入地监管着接近成年的儿子的一举一动——
在家,有3个摄像头无死角监拍;
在外,我不允许你有任何原因不接我电话;
这些够可怕,够窒息了吧?
然而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
我觉得最可怕的是,这位初中生说:“我习惯了!”
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说:“有益的父母不会试图控制孩子,而会建立长期真正的信赖关系。让孩子拥有足够的自由,同时仍能保持深远的亲子关系。”
04、陶虹:不争输赢,不控制,做好妈妈不难
陶虹是一位颇受推崇的好妈妈,在《你好妈妈》的节目中,她谈了自己与女儿的相处模式,超正的育儿观值得家长们反思与借鉴。
如今的孩子,几乎每人标配学习1样以上乐器。
其实,大多数孩子学习的热情都是有的,却很难有坚持练习的自觉。当家长开始监督孩子练习的时候,往往都是孩子抵抗,家长歇斯底里,最后亲子关系崩盘。
陶虹女儿学乐器时,充分表现出孩子喜新厌旧的特质:学钢琴不久就想放弃,没多久又想学木笛,没几天又放弃。看到小伙伴学大提琴,她又说自己也要学大提琴,陶虹为此定制好一把琴……结果同样的场景又出现了,她女儿又决定不学了,想学吉他……
这要是换成你,崩不崩溃?
可是陶虹却没有对女儿说重话,她会反思,为什么女儿会这样,也许是因为女儿不喜欢被人强迫去做一件事。
后来她依然支持女儿的爱好,练习的时候,会坐在门口,但是不管孩子练习得怎么样,指法如何。既让女儿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但又不打扰不强迫。
关于辅导孩子写作业的血泪史,网上一搜一大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当被主持人问到是否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她说:“辅导过,一小时写仨字。”
她很纳闷,自己小时候学习没这么费劲过啊!后来她就不辅导了,她说:“要是因为辅导学习变成仇人的话,那伤害太大了,得不偿失。”
陶虹说得对,“孩子终究是要自己强大的,陪伴孩子,等待孩子自觉的那一天,要相信孩子自我成长的力量。”
最后,用陶虹在《奇葩说》节目中总结的育儿观,与大家共勉:
相信孩子的智慧,做她的定海神针!
感谢阅读!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看电脑玩手机眼睛会瞎,看书不会”,父母哪些双标让你难以接受?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