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特别怕孩子哭,觉得“爱哭鼻子”是个坏习惯,甚至觉得爱哭是性格懦弱的表现,将来没出息。
但实际上真是如此吗?
从小爱哭和不爱哭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什么样的差距呢?
从小爱哭和不爱哭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
1、情绪调节能力不同
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打比赛时也经常因为输球哭鼻子,而且是从小哭到大,但她能做到哭过后继续练球,甚至边哭边练。
爱哭的性格也没有阻挡她成为世界级的乒乓球运动员!
反而是爱哭的性格,帮她调整了比赛的压力和输球的打击,更好的调节了自己的情绪。
所以爱哭并不等于脆弱,从小爱哭的孩子能更好的将情绪发泄出来,哭过就算了,情绪调节能力会更好。
而不爱哭的孩子,负面情绪被压在心里可能要用更久的时间才能调节好。
2、共情能力不同
在《向往的生活》节目中,何炅提起自己“爱哭”的标签时说:“很多人觉得我泪点低,但是我一个人从来不哭,我从不独自哭泣。”
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的含义就是:我是被别人的感情触动所以才会哭。
这就是共情能力强的表现。
所以爱哭并不等于负面情绪多,从小爱哭的孩子只是对情绪的感知更敏感,心思细腻、共情能力强。
而不爱哭的孩子,往往对情绪的感知能力更差一些,对周围人的感受不那么敏感。
爱哭的孩子情商可能更高
美国心理学家Susan David在《情绪敏感力》一书中写道:
一个人的情商低,究其根本是由于他的情绪感知力不足。
情绪感知力不足的孩子,身上像包裹了一层阻隔膜,裹住了伸向外部世界的神经。
家长不允许孩子哭,阻止的不仅是眼中的泪水,更是感知世界与表达情绪的能力。
想想我们阻止孩子哭的时候都会说什么?
“多大点事就哭,丢不丢人?”、“哭什么哭!憋回去!”
听着这样的话,孩子会认为哭是丢人的、哭是不对的、这些让我想哭的事情都不重要……
而能随心所欲哭出来的孩子,往往有更强的情绪感知力和共情能力,情商会更高。
怎样让孩子通过哭提高情商
Susan还介绍了通过哭来提高情商的4步引导,家长可以通过这4步的引导帮孩子提高情商(让孩子不白哭)!
1、鼓励孩子哭
当孩子哭时,说明他正在感受某种不太好的情绪。
这时家长只需要陪着孩子,告诉他:“哭出来会好受一些。”也就是鼓励孩子哭,让孩子尽情感受情绪。
2、让孩子没有恐惧的表达情感
这需要家长在孩子表达情绪时,尤其是哭的时候,不要阻止甚至批评孩子。
让孩子能没有恐惧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而不是受了苦也憋着。
3、和孩子聊聊“为什么哭?”
当孩子不哭了之后,家长可以和孩子聊聊“为什么哭?”这个问题,不是要“秋后算账”而是要通过沟通让孩子明白:是什么情绪让他哭了?是伤心?嫉妒?还是愤怒?
让孩子能从一次次哭的过程中感知各种情绪的不同,有更高的情绪敏感度。
4、重温情绪消失的过程
最后,当孩子破涕为笑时,家长还要告诉孩子刚刚第一次经历的某种情绪很激烈,但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你就不会那么伤心了。
通过重温情绪消失的过程,可以帮孩子更清楚地认知这种情绪,提升孩子的情绪敏感度。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从小爱哭和不爱哭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家长要重视起来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