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果妈妈
“宝宝,来吃饭了,刚刚在玩儿什么?”
“嗯嗯嗯……”
“你嘴巴里是什么?”
孩子抿着嘴巴,摇头。
“你嘴里到底有什么?!”
孩子否认:“没什么。”
“我已经看到了。听着,我数一二三,把你嘴巴里的东西吐出来。”
“1,2……”
孩子吐出来。
“你嘴里居然有棉花糖、唇膏还有口哨?!“
孩子一脸无辜的点头:“嗯。”
妈妈崩溃:“不要把什么垃圾都往嘴里塞,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已经!”
在你看不见的时候,孩子不知道塞过多少莫名其妙的东西在自己的嘴巴里……
这似乎是小孩子的共同特征,他们十分擅长于把吃的东西拿来玩儿,把玩儿的东西拿来吃……
所以妈妈们一看到孩子嘴巴不动,一直闭着,叫他吐出来他还使劲摇头,都会本能的害怕,还不敢太过激烈,万一孩子一慌张再把东西给咽了,那就麻烦了。
毕竟新闻中小孩子误吞硬币,误吞钮扣的事情太多了,医院里收集下来的孩子误吞的东西,亮出来能有整整一大排。
为啥孩子不管抓到什么东西都爱往嘴里塞呢?
法国布朗认知科学研究所发现:婴儿无论捡到的是积木还是蜡笔都要放在嘴里吃的行为,其实不是一种不良行为习惯,而是一种天生的大脑机制。
就像我们所感知到的一样,孩子会把吃的东西拿来玩儿,玩儿的东西拿来吃,是因为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就是如此。
对于大人来说,每个事物都已经有了一个分类,认识他们更多的是通过理性抽象的方式,通过概念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然后再去用对应的方式去深入的了解它。但是对孩子来说,认识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全方位的去感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用嘴巴尝,拍一拍,砸一砸,通过各种感官来建立一个完整的认识。
这就是人类认识世界最初的方式,也是孩子最初的一项学习技能,通过这个动作,孩子大脑中不同的区域协同分工,促进孩子能力的发育。
其次,孩子喜欢把东西放进嘴里,也是一种本能。
对于婴儿来说,,吮吸反应是他获得食物的求生技能,饥饿感的存在,促使孩子非常依赖吮吸反应,让嘴巴这个感知器官对孩子来说保持特殊的意味。
所以,孩子通过吮吸给自己带来满足感和安全感。比如安抚奶嘴,虽然并不能吃到奶,但是奶嘴可以给孩子带来安慰,所以孩子会一直叼着一个吃不到奶的奶嘴。
而这个行为有一个特定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孩子的口欲敏感期。
宝宝出生后,面临的第一个时期就是口欲期,这是宝宝一个完全不自立状态下的表现,他必须要依赖母亲或者其他养育者来进行生活。
一般来说,孩子的口欲期是0-1岁这个阶段,也就是说1岁之后会结束,但是如果孩子在口欲期阶段,他的需求没有被满足,那么孩子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会留下这个缺口,需要重新去弥补。
比如有的孩子长大后也爱咬指甲,往往就是孩子口欲期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那么,面对爱往嘴里塞东西的宝宝,我们要为了满足他的口欲期和探索欲而放任不管吗?
与其强制制止,还不如给孩子一个安全一点的环境。
比如对于8个月以下的孩子,他们活动范围比较有限,我们就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个相对干净卫生的环境,让他在里面玩儿,孩子的玩具、绘本之类的,注意卫生,用湿巾擦干净,经常消毒,好好保存等,让孩子可以放心的用嘴巴来探索世界。
当然,父母要带娃的时候要小心一点,别给孩子准备很小的玩具,时刻看着孩子,防止孩子误吞。
对于9个月以上的宝宝,他们这时候已经爬得非常熟练,或者已经要求爸爸妈妈带他去更大范围的活动空间了,到了一岁左右甚至已经可以开始走路了,而且这时候孩子其实可以听得懂大人说的话。
这时候我们要引导孩子,学会不把危险的东西放进嘴巴里。
有位宝爸做的好,他在孩子面前做了一个实验。
他拿来一块鸡胸肉,又找来完好的钮扣电池。
然后切开鸡胸肉,把电池放进去。过了一会儿之后,他向孩子展示了电池放置的位置,鸡胸肉周围已经变得焦黑腐烂,而钮扣电池也已经坏掉了。
然后他就告诉孩子,电池不可以吞进嘴巴里,不然你的肚子里面也会和这块肉一样的。
孩子看了之后若有所思,虽然不见得完全有用,但是孩子能够理解爸爸妈妈跟他讲的话是有道理的,再往嘴巴里塞东西的时候就会想到这一幕了。
总之,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去维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哦!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你嘴巴里是什么!妈妈永远不知道,孩子为什么爱往嘴里塞东西!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