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就是人们常说的情商高。有对他人感同身受的能力,体谅他人。现在的人对懂事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家长对孩子。因为家长倾注一生就是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有出息,孩子懂事是家长的基本期望。但是家长的期许和家长的行为却不是一致的,越想孩子懂事就会对孩子越宠溺,最终导致孩子任性叛逆。
很多人都是因为生活的压力,社会的变化才慢慢学会懂事,顺从这个世界。但是在孩子的年纪能够称得上懂事的没几个。在广东有一个女孩在妈妈病倒的时候陪伴在妈妈的身边,怀里还抱着仅有40多天的婴儿。不仅要抱着哄孩子,还要照顾生病的妈妈。女孩抱着孩子坐在医院的长椅上,熟练地抱孩子姿势以及小小的身躯打动了很多网友。网友们纷纷表示“这女孩也太懂事了,她也仅仅是个孩子啊。”“生活的压迫让孩子不得不承担起这么大的责任。”“看着太感动了,心疼。”
其实孩子想要懂事取决于他是否有一样的额亲身体验,自己是不是能够感受别人的心情,能不能体量别人的遭遇。如果一个孩子从没有过这样的情感,却被人要求有与他人共情的能力,那么这就是天方夜谭了。
很多家长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说一些指责的词语比如:小气,吝啬等道德评价的词语,让孩子长期沉浸在类似的教养情景中,陷入一种终身的匮乏感。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要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小气或其他,比如当孩子遇到陌生人的时候不打招呼,家长不能强迫孩子,可以在耳边轻轻地告诉孩子,理解孩子的紧张,等她准备好了再去打招呼好吗?家长不强迫孩子的行为,而是引导孩子的行为。给孩子立规矩,家长和孩子一起遵守,在触犯规矩的时候一起接受惩罚。
建立规矩可以有以下几个原则。
1:身体力行的榜样作用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做到什么样的事,那么家长自身就要先做到,家长这样的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而不是孤零零的只有自己必须遵守,那么在孩子心中一定会存在疑惑并不想去遵守。
2:不以恐吓威胁为手段
很多家长会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威胁恐吓孩子,但是这样的方式只能让孩子一时听话,家长要直接告诉孩子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而不是恐吓孩子。
3:以夸大危险的方式描述后果
生活中的价值能够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是一出去,警察叔叔就会把你抓走。”类似的语言会 让家长暂时震慑孩子,但是这样做会让孩子模糊规则的含义,对家长今后对孩子今后的教育产生阻碍。
4:规则应该在行为发生前讲明
孩子所有行为之前都应该有一个规则的约束,在有限制的领域里施行,而不能事后立法。否则对孩子来说一切行为最后的后果都是无法预见的,是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装运气,可能运气好了就免于家长的责罚,运气不好就会被家长责骂。对孩子树立规则意识起到了反作用。
界限和规则是对孩子的约束,也是对孩子的保护,在社会中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教育孩子关于规则关于安全的重要性。让孩子在自由中保证安全。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妈妈生病入院,小女孩抱40天大的婴儿陪妈妈身边获高赞:看得泪目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