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刘家良这一生都离不开一个“武”字,他与父亲都是习武之人,两人的武艺大有来头,是传承了黄飞鸿那一脉。到了刘家良这里,他更是凭着非凡的身手立足于功夫片中。而在他成功的路上,张彻无疑是他的一位贵人。张彻在早年拍《边城三侠》的时候,刘家良还在邵氏里头做事。因缺乏好的武打演员,当时的张彻相中了正帮徐增宏拍新派武侠的刘家良等人,这便拉开了刘家良武戏生涯蓬勃发展的序幕。
张彻和刘家良的合作,起初异常顺利,出了《独臂刀》等经典之作。张彻彻底把武戏交给刘家良发挥,这种信任与肯定一直持续到台湾片场,这时的刘家良产生了要自己执导电影的想法,与张彻闹了矛盾,从此分道扬镳。此后刘家良再度进入邵氏,和倪匡合作。
其后,在刘家良的指导下,以往纯粹的打戏中又被开发出喜剧的元素,从《神打》中初露头角的运用到《醉拳》系列里发展得有模有样,彻底风靡了整个中国。刘家良也趁势把自己实打实的武打风格大力地融入到各个作品之中,从《少林三十六房》、《少林搭棚大师》、《五郎八卦棍》等影片中不难看出,逼真的打斗画面占据了影片的大篇幅,其中的一招一式都无比清晰,犹如发生在人们眼前,这种把武打实质透彻地解析给观众看,不遗余力地与观众分享武学本真的精神,实在令人惊叹。
正是刘家良这种竭尽全力把自家武学真义呕心沥血地奉献到大银幕上的精神使得他在功夫电影界中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即便跨越新千年、历经邵氏停产,在风云变幻的娱乐圈中他也始终屹立不倒。
但在武打上讲究务实求真的刘家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和成龙在《醉拳2》中就闹翻了。他们对戏的探讨完全不一样,刘家良坚持实打实的风格,在成龙看来却罔顾了艺术视觉。成龙在影片的重要拍摄部分,如结局与卢惠光的打戏中坚决地执行他的杂耍风格,并将已完成的由刘家良策划的动作戏全部推翻,自己再次拍过。这样两人自然彻底闹翻。
除了成龙,刘家良与李连杰也闹得很不愉快。而这次事件是有着很深厚的地域原因的。彼时香港人很看不起内地人,这种歧视在两地首次合作《南北少林》这部少林题材的作品之时显著地爆发了出来。身处其中、感受颇深的李连杰异常愤怒,发誓称永远不会与刘家良合作。
在李连杰看来,合作《南北少林》的时候,剧组里内地人和香港人的待遇实在相差得太离谱了,香港人做事少而薪水多,他们动辄月赚十几万,轻则睡在地上演个死人也能拿几十元一天,而内地人忙活一天才领得到几元钱,这种情况下都不会产生抗议的意识,还能正常工作就奇怪了。
而真正触碰李连杰底线的是一次拍摄日出的事件。参加过拍摄的人都知道,日出和日落一样,光线变化很迅速,分秒必争,拍摄起来极其不易,所以在日出前几个小时剧组人员就得展开工作。所以当李连杰一行内地人接到李家良通知凌晨2点就要到现场待命,并且还得事先戴好头饰时并不觉得奇怪,只是他们等了一宿,却没看到李家良,当太阳高照的时候李家良才来,他也只是轻飘飘地表示拍不成,就不拍了。李连杰气得不得了,这分明是在耍他们,从此绝了与李家良合作的念头。
于是从影片中隐隐可以看出,李连杰打纸那段所透露出的蛮劲、狠劲似乎是在向剧组宣泄着自己的不满。以上的这些恩恩怨怨虽然真实地发生了,但并不能就此掩盖刘家良在中国功夫片上的重大成就。
在徐克的电影中,刘家良也功不可没。尽管在早期和徐克搭档时两人产生了重大分歧,刘家良一如既往的武打作风与徐克格格不入,徐克崇尚缥缈艺术,讲究视觉美感,于是舍弃刘家良而用了袁和平。但到了《七剑》的时候两人重归于好,徐克让刘家良在影片中彻底发挥了一把写实的打斗设计,使人们在《七剑》中又看到了那种逼真刺激的近身搏斗。
刘家良入行几十年,坚持本心、不忘初衷,将传统真实的武术在功夫片中进行到底,真正把中国武术发扬光大,实在值得我们尊敬。刘家良于13年中旬逝去,他这一生有精彩,有坎坷,有辉煌,也有恩怨,但不管怎样,作为一代中国武术大师他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成龙与他闹翻,李连杰发誓与他永不合作,但他却仍值得人们怀念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