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年少时读不懂这句话,只觉得能写出这句话的人一定超脱世俗,没有羁绊,但若人没有一个朋友,人生未免也太悲凉了些。
及年长,阅历渐多,再重读这句话,豁然开朗,能过着不宠无惊的淡定人生,实乃一件大幸事。
常有人说,五十而知天命,到了五十岁的时候,事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基本上到达了个人职业顶峰。该有的人际脉络都已形成,该有的风光也已观赏过。
这个时候,事业不再是生活的重中之重,人也都退居二线,开始了闲适的调研工作,也许过不了几年就会彻底退休回家。
从手握权柄、人人逢迎,到退居幕后、孤单落寞,也许最大的问题不是心理落差而是孤独。
其实孤独是与生俱来的,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认为,人们读书、娱乐、交友、恋爱、结婚、宗教、信仰、工作、活动、兴趣、爱好、权利与金钱欲望都是为了分心,也就是对抗孤独。
朋友是人们常用的、对抗孤独的重要方式之一,普通朋友、好朋友、真朋友和知心朋友,林林总总地将我们人生前半场认识的人分为几大类。
人的生活一半是家人,一半是朋友,得一知己足矣,半生的等待和寻觅也不一定能遇见那个契合的人。所以,也不必执着于知音。
人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需求,每种需求又会催生不同的社会关系,需求的产生与消失就是不断给自己做加减法的过程。
到了需要通达的阶段,就要顺应规律减去冗余的关系,专注自身,读书、运动、养花鸟等。
由此看来,孤独并不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东西,是一个人找到自我的最佳途径,也是一场繁花似锦思想盛宴的开端。
心理学家说,当人只有两三种差距明显的选择时,是最幸福的。能够得到每个阶段的幸福,是人们都想追求的事。
当然,不是每个个体都能享受孤独的美好,享受孤独的人一定耐得住寂寞。他们通常对这个世界有了深入的了解,能做出合乎时宜、符合内心的决断。
无效的社交
无效社交指的是无效人脉,人们在社会中生存,从小就被教育要和别人搞好关系,其真正目的是利益交换,以后有用的时候能够互相拉一把,这样的人脉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公平交换。
无效人脉可以用一个有趣的例子说明,一个砍柴的和一个放羊的聊了一下午天,放羊的羊吃饱了,而砍柴的人两手空空。
对于砍柴者来说,放羊人就是无效人脉,投射到生活中,那些不熟、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人,坐在一起互相恭维,直到饭局结束。
虽然留有联系方式,但也仅仅如此,以后打照面说不定都认不出来对方。进行无效社交除了能消磨时间以外,其他什么东西都带不来。
不必要的友情
很多时候,朋友只是我们单方面的朋友,对方未必认可。与其耗费巨大心神,留一个各方面都不合适的朋友,不如留着精力和真心对待那些合得来的朋友。
总的来说,想要过好五十岁后的生活,朋友不是必须的,找到内心真正的需求才最迫切。只有学会享受孤独,才能获得心灵的丰盈,当你不再依赖外界时,快乐和充实就掌握在手里。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1] Heider, F.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New York: Wiley, 1958.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不管你承不承认,五十岁以后,你就不再需要什么朋友了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