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不可能有统一的答案,但就心理学角度,可以把意义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自娱自乐型
如今,随处可见老年人一起骑行、打太极、跳舞,这类老年人就是所谓的自娱自乐型。他们享受当下这些群体活动带给自己的快乐,生活积极向上,想要保持生命的动力。
其实,人们活着不能一味地追求意义所在,这会时刻被“有意义”所束缚。年轻时的我们,在做很多决策时都得考虑意义。当人老了,活得是快乐,而不是依旧困在追求“意义”中。
现在,有些人认为老年人这种自娱自乐的方式很愚昧,没有一点人生价值,是对生命的浪费。可回想我们当前所经历的,又如何评断“意义”的标准呢?老年人活得开心就是有意义了。
积极创造型
这类老人,一辈子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即使到了退休的年纪也在为社会贡献力量。
但是有这样意识的老人占少数,由于习惯了工作,不愿意被社会淘汰,所以想继续散发自己微弱的光芒。这样的老人是可敬的,他们的老年生活也是最贴近人生“意义”的。
无私奉献型
这类老年人,一辈子为后辈操劳,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也在为家庭做着积极的贡献。
很多人会劝阻,认为这样的老年生活就是一种折磨,认为子女们就是吸血鬼,将老人榨干。可调查发现,现在很多老年人都是这种类型,尤其是在农村。
实际上,子女们也在极力劝阻,可老人还是会选择为家庭默默地做贡献。比如上街捡瓶的老人,令人看了不由心疼,但他们却极力坚持这种行为。
因为在他们已经固化了思维,别人认为这样的老年生活没有意义,但老年人却乐在其中。
他们会为今天赚了10块钱而感到开心,会因为一家人其乐融融而感到幸福,会因为靠自己努力为家庭减少了一点负担而感到骄傲。
他们用自己的慈祥与朴实去捍卫家庭,这样的老年生活难道没有意义吗?
什么样的老年生活是有意义的?
只要努力用心经营生活,战胜了虚假的人格,老年生活就是有意义的。每个人的生活都不能用意义来评判,我们大都生活在无意义的中,幸福就是在无意义中获得意义。
人与动物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生死都只是自然的产物罢了。但人又不同于动物,因为人可以从无意义中寻找意义感。
生命的意义来源于那些有意义的活动,可越是刻意追寻,越不容易找到。
老人的生活态度其实就是他们的人生意义所在,他们在生活中,找寻自己的快乐,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别人的尊重。
反而,很多年轻人会陷入沉思:我是谁?我为谁而活?我为什么会活成这个样子?未来将会怎样?
这些人生哲学问题很容易让年轻人陷入负面情绪和思维反刍中,得不到答案又要苦苦追寻,最后在困顿中丧失了希望。
心理学家米哈里曾说:“我们对自己的观感、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归根结底就是直接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与阐释日常体验。我们快乐与否,跟我们控制宇宙的能力是毫无关系的。”
用心将自己投入到每一个活动去,活在当下。用心投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找到生命的意义,而是要让这个问题变得不那么重要。
如果你常常陷入“值不值得活着”的困境中,请努力忘记这个问题,感受周围的事物,专注手中的事情,积极思考该如何解决,希望每个人都有一个不遗憾的人生。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人到晚年,活着还有没有意义?心理学家给出了明确答案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