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缺陷,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为了取悦别人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委屈自己是一种消耗自己的行为。在恰当的时间不去满足对方的需求,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内耗效应
在群体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做“内耗效应”,指的是资源不平衡造成的负效应,我们可以将这个概念抽象化,结合原生家庭对每个人的作用,不尊重自己,也是内耗的一种方式。
细化来讲,有些人的父母从小到大对他们都有很高的期待,认为只要达到父母的期望,才会更加爱自己。这种有条件的爱导致很多人形成完美主义。对每件事都要追求完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然而,每个人的价值都是与生俱来的,自己的价值判断应该被自己摆在第一位,畏惧别人的失望情绪会让我们忽略自己的价值而去做一些与内心声音不符的行为和决定。
尊重自己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儿时和父母的互动方式会对我们成长后的性格、人格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严苛的父母会使孩子产生出错的畏惧,而温柔的父母则会鼓励孩子勇敢尝试并且理性地看待错误,高要求的父母会使孩子养成强迫症或是完美主义人格。
畏惧失败、害怕满足不了别人的需求,还是强迫自己把事事做到完美,都是不尊重自己的体现。
当我们尊重自己时,会第一时间倾听内心的声音,确保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内心的选择,而不是在别人的希望下被迫去做的。
一般害怕让别人失望的人都有一副好脾气,但他们可能并不开心。我们应该理性地对待自身的愤怒、无助等情绪,因为他们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保护。
当我们受到他人的伤害时,对方的冒犯、忽视、不认可暴力让你无法忍受的时候,你应该及时地表达自己的愤怒,来维护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健康。
许多人觉得自己发了脾气会造成对方的失望情绪,可是当你珍视自己的价值,为了保护自己表达愤怒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人失望与否并不是特别重要,你也不会因此而万劫不复。
拒绝暗中自恋
不让他人失望表面上看上去是在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实质上是一种暗自自恋的体现。哈佛医学院心理学教授Craig Malkin认为,隐秘自恋者不会去真正考虑他人的感受。
这类人对他人期待的在乎,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或者是这件事和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因为自恋的人是以自己为中心、冷漠自私的。
这样的人往往表面上低调谦卑,实质上有一颗极为敏感的心。他们在与其他人交往过程中,具有极强的防备心理,总觉得受到了他人的攻击,所以通过塑造在他人心中强大的地位来保护自己。
除此之外,他们冷淡的外表下通常渴望受到周围人的关注,所以他人的评价对这类人极其重要,因为在他们潜意识中一直试图躲在童年时期的人际模式,即自己做的不好时,就会受到全盘否定。
合理的走出方式可以培养出自身健康的自尊。自尊和自恋的区别很大,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清晰了解后,仍然对自己充满爱意,而不是通过外界评价来肯定自己。
承认自己有缺陷的现实并接受它,每个人都无法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都会让他人感到失望,每个人也都会犯错,这也是人生智慧的表现。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Interpersonal psychology》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心理学家:让身边的人失望,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方式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