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财富和金钱,从来都是一把赤裸裸的双刃剑,折射出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
“有钱不去两地,没钱不求两人”,这句俗语虽然简短,但却言简意赅,蕴含着几千年来老祖宗们的社会经验。其中又有什么道理和启示呢?
一、有钱不去两地
一是不去利欲浮华的是非之地。这样的地方不用多说,大家都懂。人们处在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的环境下,很难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也很难克制自己的争名夺利之心。
老人们常说:人一有钱就变坏。似乎是人性的弱点,从不缺现实依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民国最强富二代“败家子”——盛恩颐的故事。他可谓是天之骄子,他这个名字还是慈禧太后给起的。盛恩颐一出生就处在人生巅峰,他的父亲是清朝末年的首富,所以自小娇生,青年时留学英美,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凭借显赫的家世,他的老丈人是当时的民国总理孙宝琦。他继承了庞大的家业,一度风光无限,可他的败家能力实在是“打破天下无敌手”,在当时可以说是无人不知。他一度沉迷留恋于赌场之间,十分好赌,处处摆阔,常常一掷千金。史料记载,他一把牌就可以输掉名下一百多幢房子,折合现价,不会低于上亿人民币。直至抗战胜利前,一直在坚持不懈的败家,不到三十年就把他父亲留给他的庞大家产败了个精光。晚年时,身无分文,十分落魄,疾病交加地死在了自家祠堂里。
难道是有人拿刀架在他脖子上要他去赌博吗?不,是他自己,是他自己凭实力输光了自己拥有的一切,终了潦草落幕。
现代社会仍有不少年轻人,辛辛苦苦地打拼攒钱,结果禁不住诱惑去了一两次娱乐场所和风月之地后,就开始三番五次地去。刚开始只是想去放松一下,结果却慢慢沉迷、慢慢上瘾,短短一段时间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积蓄,还消耗了精力和斗志。一旦在这里牵扯到违法的案件,甚至可能锒铛入狱。
二是不要高调返回生养之地。民间自古有“穷不走亲,富不回乡”的说法,说来也是无奈。
虽说衣锦还乡、风风光光地重回故里,可以享受别人的羡慕的眼神,但是也容易因此惹上许多麻烦。有的人天生眼红,明明都在一个地方长大,你现在却如此成功。嫉妒心爆发,为了给自己找个心理平衡,免不了在邻里乡间挖空心思地处处编排你。还有的人,早些年的关系并不亲密,可现在见你发达,非要上赶着和你攀上一门亲戚,有事没事地联系你借点钱、帮个忙。一来二去,也不知道感恩,你如果不借还落得个“为富不仁”、“不讲情面”,在外处处损坏你的名誉。
所以说,成功或富有之后,更要懂得低调。不过也不能忘记家乡里曾给过你帮助和扶持的人,也要选择合情合理的方式回报。
二、没钱不求两人
一是不求私放高利贷的人。很多人在穷困潦倒之时,特别容易失去理智,选择去求助去那些放高利贷的社会人。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揹负高利贷、网贷的新闻几乎每一年都会创下纪录,给自己的一生都留下了阴影。
民间有很多放高利贷的小公司,他们言之凿凿,明面上营造出巨大的优惠和利益。事实上,他们都是不正规的,如果在这里受到损害,在法律上是得不到保护的,根本无处说理,只是陷入泥潭。
二是不求关系疏远的亲戚。不得不说,有时候亲情真的很脆弱,亲戚可能还不如朋友靠谱。一般上,我们找人帮忙,无非是借钱和借关系,可偏偏与谈及这两方面的内容,又会让关系变得非常敏感。关系较远的亲戚本就联系不多,贸然联系也可能引人不悦。有时候不仅帮不上忙,关系还因此更加疏远,不过也许他们自家过得也不尽人意,确实帮不上忙。
很多亲戚的存在或许能为“锦上添花”,但“雪中送炭”就是一种奢望了。无论我们现在有钱没钱,听一听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俗语,还是会有所警示和启发的。
这也警示现代的我们,如果难以改变他人,就要主动改变自己。提前擦亮自己的眼睛,清醒自己的头脑,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也不至于太受打击。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有钱不去两地,没钱不求两人”,什么道理?心酸又现实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